德州传统产业洗牌进入加速期 引入人才找准市场寻出路

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市工业从基本面看始终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多项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但从绝对值看,德州经济在全省的位次变化不大。
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转型升级速度是决定我市经济增速的直接因素。近日,记者走访部分经济部门及多家工业企业,发现传统产业在主要指标企稳向好的大背景下,正酝酿结构变化。
特殊结构保证“稳中有进”——
骨干企业少但实力强,支撑起了“平均数”,但难支撑高速增长
传统产业在我市处于什么地位?从财政收入看,我市地方财政收入6成以上来自传统产业和房地产业;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传统产业约占全市工业经济的75%左右。在我市多年重点扶持的60家骨干企业中,传统产业企业也占绝大多数。
近两年,得益于几大传统产业增势稳定,我市各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比如主营业务收入,今年1至8月,我市的增速位居全省首位。但指标不等于质量,总体经济、主导产业指标向好,很大程度得益于特殊的产业结构。
我市工业企业个数居全省前列,但90%以上个头不大,使骨干企业数量虽少但占比不小。比如绿色化工产业我市有330余家企业,但其中17家骨干企业的收入之和就占到该产业收入总额的40%。华鲁恒升、恒源石化两家“百亿级”企业,每家收入都超过后100名企业的收入总和。基于这一结构,虽然近两年国内化工产业普遍产能过剩、市场趋紧,但我市化工产业依托几家大企业的良好表现,各项指标始终持续向好。类似现象在我市各主导产业均不同程度存在。
对比周边地区,我市骨干企业群体不大不强。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中,骨干企业不足160家。在基础优势较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领域,上半年全市17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和,仅比滨州西王集团同期收入高20多亿元。
好企业少,虽然能保证经济增长稳定,但难以解决结构问题。今年1至8月,全市工业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工业用电量也未见较大增长。总量偏少、结构不优、贡献不大、后劲不足,仍是我市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
行业洗牌进入加速期——
创新能力成企业优劣分水岭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压力的持续加大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新战略规划的落地,我市行业洗牌进入“加速期”,这让众多具有较大潜力的中小企业看到了机遇。作为一家生产特种鞋底的中小企业,德城鑫华润聚氨酯工业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刚刚过亿元,但今年却先后投入5000万元用于建设新的生产检测中心,技改投入较往年实现翻番式增长。
从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形势看,能够抓住机遇脱颖而出的企业占比较少,大部分企业发展放缓,相当数量的企业遭遇经营困境。其中,在纺织行业中,占该产业“半壁江山”的传统棉纺企业普遍运行困难,绝大多数企业微利、无利甚至亏损;农产品加工领域,大批传统粮油加工企业面临巨大市场压力,小部分已经停产;化工产业,众多以生产廉价涂料、密封条、塑料制品等产品为主的小企业经营困难;装备制造产业,也有为数众多的小型企业陷入市场、融资等困境。 创新能力是传统产业企业“生死两重天”的重要分水岭。长期以来,我市工业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企业,大部分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这类企业普遍处于产业中低端、价值链中下游,利润空间较小,一旦市场环境恶化,就迅速面临“缺氧”。
“市场好的时候,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不错的盈利,但有的将盈利投入了创新环节,有的单纯扩大产能,而更多的则是满足现状或放缓步伐,小富即安思想在我市企业中十分严重。 ”市经信委一位负责同志认为,创新能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家意识和企业战略上差异。
引入人才、找准市场——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

我市工业体系基本上是从乡镇企业、村办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占据主体地位。经过几十年发展,目前大批“第一代”企业家进入老年,这是很多企业危机意识、发展热情不足,创新力缺失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实,更好地解决人才和管理问题,显然是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出路。
一般而言,与先进企业开展资本合作、挂大靠强都是企业迅速提升的有效途径,但任何形式的合作都要以企业相对完善的管理、财务体制为前提。在现阶段,股份制改造可以帮助我市企业通过引进优质股东、健全“三会一层”、完善决策用人机制等措施借脑集智,弥补短板,是加速企业管理人才引入、管理体制革新的可靠办法。近两年,我市一直致力于推动骨干企业进行股改,截至9月末全市已有百余家企业完成这一改造。经信委企业科负责同志介绍,从已完成股改企业的反馈看,随着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在创新、运行、资本运作的方面瓶颈均得到明显化解。
清晰科学的发展战略,同样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管理、创新等问题,加速转型升级。从我市诸多优质企业的经验看,坚持“专精”战略,适宜大批基础薄弱的工业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比如近年发展较快的景津集团,该企业始终坚持做压滤机产品,今年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70%。而华鲁恒升等我市大型企业,最初也均是立足某一优势产品起步,逐步壮大并形成装备、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然而,虽然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出路,经济压力也使企业进一步认清了发展方向,但由于行动较晚,目前我市大批工业企业在资金、人才上的储备普遍不足,转型风险加大,因此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如何帮这些企业化解风险、坚定信心,还需要各级政府下更大力气。
□本报记者王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