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五论贯彻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打好稳增长调结构主动仗

    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坚持民生优先、关注民生需求、落实民生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着眼于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来谋划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着力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要突出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继续简政放权,简化创业手续、降低创业门槛,营造创业环境,鼓励和帮助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成功创业,吸纳和带动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区一圈一带”等重大机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主动对接“大院大所”,实现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汇聚。搭建更多创新孵化基地、创业园区等平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着力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要认真兑现民生承诺。党员干部要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今年上半年,在财政增幅放缓,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持续增加民生投入,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81%,十件为民实事按计划实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确保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保民生促发展上,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实现好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民生实事是党委、政府给百姓许下的郑重承诺,必须不打折扣严格落实,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民生项目变成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改革发展稳定凝心聚力增底气。
    着力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要全面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文化、社保、医疗等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但是,民生和社会事业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级各部门要守住底线、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多做保本兜底的工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做好社会事业的各项工作,把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里,激发群众凝神聚力谋发展的巨大合力,使德州发展曲线与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步提升,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本报评论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