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传承并重 文化遗产“活”起来

□刘宝路

3月21日,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济南召开,研究部署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德州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焕发生机,让它们“活”起来、焕发时代风采,成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课题。

重视保护利用,让文化遗产“热”起来。我们应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等重大关系,形成全类别文化遗产保护大格局。例如,德州抢抓山东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及我市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建设机遇,深挖大运河文化资源,打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同旅游业相结合,规划建设古运河风景区,“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开发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的厚重与魅力。夏津县全力打造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文化公园,建成颐寿园、杏坞园、香雪园等生态园区,本土优势文化资源成为孕育新动能的源头活水,让文化遗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加强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动”起来。做好以文化人、展示利用、数字赋能、传播交流文章,让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焕发时代风采。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显现。传统技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更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近年来,德州持续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出台2023年十大优秀“山东手造”非遗工坊、百名优秀市级非遗传承人认定与奖励办法,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技艺水平,扩大传承队伍。德州市杂技团的原创大型音舞诗画杂技剧《山水国潮》2023年晋京展演大获成功。日前,在西班牙第十二届赫罗纳国际马戏艺术节上,德州市杂技团的节目《笑傲江湖——飞叉》荣获了最高奖项——“组委会大奖”,作为德州市2024年重点外宣项目“杂技出海计划”的一部分,成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些都是加强非遗活态传承最好的例证。

创新表现形式,让文化遗产“火”起来。这需要通过建设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展示载体,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化创意展馆、文化遗产展览、传统技艺展示、特色民俗表演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网络化等促进文化遗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德州杂技到齐河的古彩戏法、从临邑的高跷到武城的西河大鼓、从平原的泥塑到庆云的玉雕,我市相继举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非遗大集等活动,各县市区也充分利用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非遗、体验非遗,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和德州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非遗“火”起来。

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任重而道远。离不开传承人以及从业者的坚守、传承和创新,离不开一代代人的身体力行。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写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这篇大文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