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六个坚持”的丰富内涵

□魏玉娜

毛泽东同志曾经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称为党内“共同语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则首次系统阐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坚持”。这是在新时代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科学的思想方法,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至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原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坚持人民至上是世界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包含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发展动力的科学回答和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要站稳这一立场,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自信自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真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情国情的变化,怎样才能保持其思想的鲜活性?中国共产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走自己的路,必须做到自信自立,避免盲从迷信、确保正确方向、绝不封闭僵化。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活的灵魂。

坚持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僵死的教条和抽象的理论,而是扎根于实践并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贯穿其中的基本点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既不能教条主义,也不能实用主义,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曲解和歪曲,要把握住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无限生命力的生动体现。作为一个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又被实践所发展的科学体系,要立足当今时代大局,把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实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应对和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用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这也正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道路上遵循的基本态度。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一种理论的价值在于回扣这个时代。能够植根于现实和实践的具体问题,并有相应解决方法的理论才是活的理论,才是有力量的理论。思考始于问题,创新始于问题,发展始于问题,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要求我们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思考如何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中,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始于问题、止于问题,循环往复、不断进步,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实干兴邦的直接体现。

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推进工作中要兼顾方方面面、做好综合平衡,处理好当下与未来、全局与局部、战略与战术、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在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过程中达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统一。

坚持胸怀天下。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关注世界发展和人类事业进步的天下情怀,也彰显了崇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胸怀天下,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把造福人民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终身价值追求,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共商、共建、共享,在政治上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文化上主张文明交流互鉴,在社会上尊重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生态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理念、信守承诺,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环境。

(作者单位:德城区委党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