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粮爱粮是美德更是责任

□胥爱珍

又是一年麦收季,再话节约正当时。每当此时,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苦劳作的场景,总会提醒人们珍惜劳动成果,让大家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警醒中,激发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行动自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9亿多亩,面对14亿人吃饭的头等大事,节约粮食尤其重要。纵观古今,以粮为宝,爱粮节粮的故事数不胜数。毛泽东从不浪费一粒米、一口菜,堪称惜粮典范;掉一点饭粒,一定捡起吃掉的周恩来,以身示范爱粮惜粮;邓小平家吃饭,要求孩子不许剩,哪怕有一粒米掉在桌上都要捡起来吃掉,培养后代对粮食的敬畏之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约粮食,强调要“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营造节约粮食的大环境、大氛围提出了要求。

近年来,国家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为遏制餐饮浪费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粮食不仅是传承节约美德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当然,节约粮食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解决粮食浪费问题仅靠政府引导倡议和法律的刚性约束还远远不够。节粮爱粮从理念走进日常生活,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将节约的理念贯穿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可喜的是,近几年麦收期间,各地都积极引导农户节粮减损,大力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日常生活中,各地餐饮单位也在倡导杜绝餐饮浪费中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就餐者适量点餐,文明用餐,打包剩餐。

节约粮食永远在路上。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让浪费可耻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当节约粮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全社会就能携手共护粮食安全,为节约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