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卜令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魂。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凝心铸魂。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目标来凝聚各族人民最广泛的共识。

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强基。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坚实物质技术基础。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二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农村基层和农业一线,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三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创新对口援助,完善财政、金融和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扶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四要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把民族地区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固本。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政治前提。一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一方面,坚持统一多民族单一制国家的结构形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实施,维护国家统一;另一方面,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要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加快形成党委领导、依法管理、协调尽责、通力合作、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各类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蓄势。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互联网成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赋能。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视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民族地区必须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要优化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缩小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确保中央转移支付在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上更下功夫。二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中小微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突出抓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三要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发展,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效。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边疆民族地区是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生态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新增量。一要坚持生态优先,从源头上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实施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流域重点生态区、北方防沙治沙带等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二要实现绿色发展,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坚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走好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路子。三要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及其内在规律,整合各要素、各部门力量,开展综合保护与治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