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爱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更好让调查研究走心、走深、走实。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李大钊等党的主要创始人,都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国情的先行者,毛泽东同志更是走群众路线开展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1941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中指出,要“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习近平总书记也始终保持拜群众为师的为政底色,提出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可见,只有深入群众之中,诚心诚意拜群众为师,真正联系群众,和群众做朋友,才能调查出实情来。
拜群众为师就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恭敬之心。党员干部应牢记,无论职务高低、身处何位,都是人民的公仆。做到拜群众为师,意味着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下基层调研,不能有私心私欲、图名作秀,面对人民群众,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打掉“官架子”,扑下身子、找准差距,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走进群众心里,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
拜群众为师就要始终保持谦卑之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从安徽省小岗村农民摁下“红手印”开启农村改革大幕,到浙江温州百姓创出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我国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刻上了人民群众“首创”的印记。调查研究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这种敢为人先、闯创冒试的“首创”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发展想办法”的无畏精神,在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汲取力量。
拜群众为师就要始终保持求索之心,带着问题去调研。开展调查研究说到底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揣着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请教、学习,通过“解剖麻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拜群众为师还要请群众担任“监督员”“评判员”。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当作检验工作基本功的“考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尺,真正通过调查研究练就决策真功,推动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成效,交上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