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坐办公室多到基层去

□黄晓龙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出席记者会时的一席话,道出了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必要性。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深入基层绝对不是新方法,也不是新要求。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泽东同志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也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年轻干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具备七种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干部屁股太沉,丢掉了深入一线、靠前办公的优良作风,只会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忽视实际问题。如此一来,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却越来越少,最终导致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到基层去,要走得了“泥巴路”。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党员干部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的谆谆教诲,走出办公室,勤往基层跑,多到庭院屋场、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少走“规定路线”、多走“自选路线”,少走大路、多走小路,掌握原汁原味的民情民意,真正把问题摸准,把实事办好办实。

到基层去,要坐得下“矮板凳”。为群众解难题、做好事,既要迈进群众的门槛,更要走进群众的心坎,在嘘寒问暖中了解急难愁盼,提升办实事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杜绝车上转一转、屋场看一看、门口站一站等形式主义,多和群众面对面唠嗑儿、心贴心交流,多拉拉家常,多掏心窝子,多掀掀锅盖、看看米袋、摸摸铺盖,多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到基层去,要听得进“真心话”。为民办实事,就要听真话、察真情,表扬和笑声要听,怨言和骂声更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听到群众的怨言、骂声,我们要反思自己的工作,多找自身的“毛病”,把“怨言”当成“忠言”来听,通过“骂声”听出群众的所急、所想、所盼,从中找到改进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实实在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前,德州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不少的挑战,“吨半粮”创建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工业化强市建设能否久久为功、民生实事能否办好办实……这些都需要我们走出办公室,多到基层去研究解决,以作风建设实效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