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高考喜报”来袭,“顶风作案”不可纵容

“今年学校的芒果树收成极好,成熟芒果共有1320个,600克以上有100多个,高三应届班的学生顾某某摘到一只净重696克的芒果,是今年钦州城区水果市场的果王,京城两大水果商已经闻讯前来抢购。”近日,广西钦州市一所中学疑似用芒果重量暗喻高考考分,引发关注。6月28日,钦州市招生考试院一工作人员称:“教育局已经通报学校方面,跟他们讲不要发了。”

随着各地公布高考分数,“江湖”颇不平静,暗流此起彼伏。“广东一考生三考北大获利200万”事件尚未有定论,花式“高考喜报”已悄然来袭,各种“黑话”“暗语”将隐喻艺术演绎到了极致,一些学校也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把戏玩到了极致,令人啼笑皆非。

从媒体报道和网友爆料看,芒果、橘子、香蕉、菠萝等水果已明显不够用了,荷花、蔬菜、粽子、鱼、螺蛳粉、帝王蟹、降水量等各种五花八门的名头也粉墨登场,以其数量或重量暗指考生的分数。对不关注高考的人来说,这些“黑话”让人一头雾水;对于关注考高的家长们来说,则心知肚明。

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三令五申,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今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但现实中,一些学校和老师出于宣扬“政绩”、招徕优质生源等考虑,变着花样敷衍禁令,一些地方的主管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花式“高考喜报”在某个地方集中出现,提醒相关部门:这股“妖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若不及时遏制,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类似花式“高考喜报”或将在其他地方涌现。禁令的生命在于执行,一旦禁令流于形式,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倘若如此,国家禁令或将再次沦为一纸空文。

即使不宣传、不炒作,“状元情结”“高分情结”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情结不断制造并加剧社会的焦虑和恐慌情绪,助长“唯分数”“唯升学”“唯名校”等顽瘴痼疾,国家才出台禁令,向一切形式的宣传炒作说“不”。为此,有的地方暂不公布高考排名前几十名考生成绩,从源头杜绝关于高考的炒作。

强调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据报道,有的涉事学校将“锅”甩给家长,但显而易见,若非“内部人士”泄露信息,家长不可能统计得这么精准。花式“高考喜报”究竟是怎么出炉的、涉事人员该担何责,相关部门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晚报评论员 陈广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