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张明昭

日前,我市在市政务服务大厅及12个县市区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34个市直重点部门单位公布了群众工作科或专岗的职责及联系电话,这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关注群众“急难愁盼”,根治群众诉求变相“转圈”、解决迟缓问题,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群众的诉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关键在“共情”,落脚点在“用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不仅需要动真碰硬的能力,更需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态度。只有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找准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切入点、着力点,才能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为民服务重在实,重点在直面问题、核心在解决问题、关键是群众满意。我市出台的两项举措,实质上是最大程度地通过协调、整合现有政务服务资源,解决现实中因政务服务供给空白、存在供给职能交错无法确定、由单一主体部门难独立完成的“疑难杂症”,运用集成改革倒逼政务服务质量及效能提升。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往往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有些问题或存在部门交叉,或需要多部门协同。这就需要职能部门发挥集成改革思维,推动“无政策障碍”问题加快办,促进“有政策瓶颈”个案协调办,实现问题有人管、能解决,群众不白跑、能满意。

办实事既要立足眼前,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体制机制。不论是设立“办不成事”,还是设立群众工作科或专岗,不能止于发挥“办事”作用,而要分析研判群众“办事难”背后的原因,从而通过完善制度流程、疏通办事渠道等,让今天“办不成事”成为明天能按流程高效办理的事。发挥倒逼作用,促进党员干部加强“严真细实快”作风建设,打造“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汲取提升服务水平的经验,改进整体服务质量,让为民办事走心走实,让“办不成事”越来越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