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抓粮”尽锐夺胜“吨半粮”

本报评论员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节味”尚未消散,一次朝着“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的急行军已经开拔。9月25日,全市“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从今年秋季开始,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在全国建成第一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大会围绕“书记抓粮”4个字,勾勒蓝图路线、部署行军方略、指导战术战法,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食生产。

面对这场硬仗,为什么强调“书记抓粮”?就是为了集结战力、聚焦火力、尽锐夺胜。书记作为党政领导集体的“火车头”,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班组”成员的工作动力、发力方向。“吨半粮”创建工作,只有“一把手”带头干起来、挑起担子来,为其他同志示好范、带好头,才会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才能把最强力量、最优资源汇聚到创建目标上来。

“书记抓粮”务求尽锐夺胜,要以心怀“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扛起责任。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一个永恒的主题”等鲜明论断,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从这一层面讲,创建“吨半粮”既是检验“政治三力”的试金石,也是践行“两个维护”的生动体现。立足现实看,德州作为全国五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之一、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斤”的地级市,粮食量大质优,既是我们的老字号、金招牌,又是我们的潜实力、硬“本钱”。粮食种好了,我们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打造食品名市就有了底气,依靠农业强市富民就会成为现实。

“书记抓粮”务求尽锐夺胜,要以敢于“亮剑”的勇气胆识攻坚克难。建设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前无古人,难度可想而知。我市小麦、玉米曾分别创下亩产800公斤、1100公斤的高产记录,但这些记录均产生于小田,从小田高产迈向大田高产,在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等方面,都需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要拿出“亮剑精神”,锚定夺胜目标,层层压紧扛实责任,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田、县抓高产区、市抓大镇。要矢志改革创新,在政策、技术、模式上蹚路子、找良策,全面激活优质要素。要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绝,克服发展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积跬步致千里、积小胜为大胜。

“书记抓粮”务求尽锐夺胜,要以“挂图作战”的目标倒逼创造奇迹。创建“吨半粮”,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科学工程。要沉下身子苦干,把目标颗粒化分解为具体实施步骤,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实施“挂图作战”,对照进度图、施工图、责任图,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激发起广大干部迎难而上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必胜信心。要学粮懂粮会干,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的问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围绕实施高标准农田、耕地地力、现代种业、现代农机装备、科技服务提升及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等六大提升工程,精准发力、科学施策,多听专家怎么说、多看专家怎么干,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技深度融合,让“吨半粮”创建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夺胜“吨半粮”的支撑点和落脚点,是让“吨半粮”创建主体——农民群众增收入、得实惠。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扛牢“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三面大旗,统筹谋划做好粮食高产的“后半篇文章”,让高产的粮食在二产、三产环节打出强品牌、卖出好价钱,使“吨半粮”创建可持续、能创富、受欢迎,全力打造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高产新标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