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储力 精准对接 跟踪落实

3月21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办公室在深圳举办德州(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成效明显。“双招双引”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应着重注意以下事项。

市县两级上下联动是前提。对于这次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市政府主要领导、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链长、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链链长等市领导专门听取活动组织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主要领导带队到珠三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出席德州(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推介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会见重要客商、推介德州、见证重点项目签约。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投资促进局等市直部门在活动策划、筹备、组织上密切配合,确保了活动顺利举办。各县市区全方位配合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办公室工作,围绕活动提前与参会企业对接沟通。

活动筹划上蓄势储力是要件。在项目服务中强化以商招商。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办公室在产业研究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前期,多次与已落户我市的英望科技负责人洽谈交流,了解到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外溢动向,摸清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供应关系和投资布局等,重点瞄准深圳这一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开展招商引资。在项目洽谈中突出产业链招商。年初,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办公室先后3次赴深圳,实地拜访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深圳手机行业协会、深圳市山东商会、深圳英望科技有限公司等,立足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洽谈推动合作。同时,向各县市区下发通知,鼓励加大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合作,力争尽快签约,各县市区先后赴深圳开展招商引资10余次,对接洽谈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00余个。在政策供给中确保精准有效。多次深入县市区实地调研,围绕电子信息企业关心的电价、用工、固定资产奖励、设备补贴等方面政策,结合市、县现有优惠政策,进一步研究制定专门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招商政策,并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切实保障政策供给精准有效。

项目和客商准备充分是关键。加强签约项目调度落实。对前期对接洽谈的100余个项目,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办公室专门召开3次县市区项目对接交流会议,逐个调度进展情况,分析项目成熟度和存在问题,加快项目推动。经前后5次项目调度核实,本次活动精心筛选了13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签约。精准邀请客商参会。一方面,发挥英望科技等已落地企业“以点带面”宣传推介作用,“点对点”邀请了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另一方面,发挥深圳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深圳市山东商会等商(协)会纽带作用,精准邀请深圳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参会,提高了招商推介的精准性、实效性。

会务工作周到细致是重要保障。制定活动总体分工安排,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办公室抽调10人精干力量,专门组建深圳活动筹备工作专班,分管负责同志挂帅,专班下设会务组、项目组、材料组、宣传组等,明确各组任务。根据实用性、可操作原则,细化制定了《活动现场分工推进方案》《活动推进目录及注意事项》,分解每项任务,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纰漏,明确预案措施、完成时限,并责任到人,确保了整个活动有条不紊、环环相扣、运行流畅。

虽然这次活动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持续巩固活动成果。建议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办公室和各县市区要积极做好与客商的后续联络工作,对有意向到我市考察的企业,抓紧对接,多联络、多接触、创造良好合作条件,及时提供我市有关投资环境、投资优惠政策等方面信息,让企业进一步了解德州、走进德州、投资德州。要重点加强宣传英望科技等已成功落地德州的好项目,实行以商招商,以典型引路,不断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珠三角企业来德州投资。要打好“乡情牌”“亲情牌”,进一步加强与深圳的商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联系,强化招商信息搜集、整理,通过点对点、上门拜访企业等形式有针对性开展项目对接,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二)抓好已签约项目落实。建议建立落实责任制,对签订意向书项目,各县市区要紧抓不放,主动对接,当好“店小二”,保证各项承诺兑现。对第三代半导体芯片设备制造等重大项目,要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三个一”服务机制,尽力协调解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保所签约项目投资到位、服务到位。(三)加大产业链招商。紧盯半导体材料领域,依托有研半导体,招引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大尺寸硅片国产化;紧盯集成电路领域,依托威讯联合半导体、华芯电子等,引进存储器、微机电系统等集成电路产品封装测试企业;紧盯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依托英望科技、万恒电子等,加大手机、电子电器及配件等生产企业招引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拓宽产业链条。(四)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加强政策保障,制定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招商优惠政策,拿出真金白银精准有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沈四平(作者系市投资促进局局长)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