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总工入围院士候选人,如何平息舆论质疑?


近日,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的消息引发广泛争议,有人调侃称王莉为“白酒院士”“酱香型院士”。

应承认,增选院士是一项严肃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的工作,一些网友和媒体的质疑难言精准,甚至感性大于理性。但是,这不意味着“白酒院士”可以回避舆论监督,毕竟“烟草院士”的前车之鉴并不远。

面对质疑,贵州省科协进行了回应,大致可以总结为:一是王莉入围院士候选人符合相关流程;二是王莉竞逐院士“完全有这个条件”;三是此事引发质疑,或因有人蹭热点……

这种笼统概括、避重就轻的回应,自然难以服众。人们究竟在质疑什么?

首先是合理性或价值导向问题。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也是稀缺性资源,院士候选人应是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楷模。但酿酒、饮酒本身存在争议,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研究表明,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还容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酿酒专家评选院士,向社会传递什么信号?

其次是王莉够不够条件的问题。中国工程院章程显示,“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的人,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王莉在茅台酒质量控制以及酱香白酒品质鉴定、评定方面的科研成就,到底够不够评选院士的标准和条件,贵州省科协应作出详细说明,让专家评判。

再次是有没有场外因素的问题。2015年,《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院士评选中存在搞关系、拉选票等暗箱操作现象,为了当上院士,候选者个人和所在单位往往花费不菲,一些有能力、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如果不会搞关系,有时连被推荐的资格也没有。茅台总工王莉的入围,有没有科研以外的因素干扰?

最后是院士评选公信力问题。2011年,烟草专家谢剑平当选院士后,近百位院士联名“抗议”,但中国工程院表示谢剑平院士称号不能撤销,之后增选不再受理烟草科技领域的候选人的提名或推荐。此举被控烟协会质疑“知错不改”。“烟草院士”没走,“白酒院士”又要来?据报道,今年增选院士,诺奖得主屠呦呦再次落选。两相对比,让人如鲠在喉。

只有开诚布公、直面质疑、说清道明,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才能平息“白酒院士”事件。院士遴选不应过多受到非学术性、功利性因素的干扰,而应回归到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上来,回归到院士制度的初衷上来。晚报评论员 陈广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