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牢“就地过年”的情感纽带

“就地过年”是减少人群流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举措。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为异地务工群体发放补助补贴,各地也陆续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就地过年”。引导异地务工者“就地过年”,物质补助固然重要,但从根本来看,要找到比物质补助更有效的“磁石”,那就是情感上的关心关怀。

以心交心,激发情感共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适逢新春佳节,“就地过年”者则会多一些思乡之情。但为了疫情防控大局,异乡客人选择“就地过年”,无疑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体现。各地政府应当加大对“就地过年”人群的关心关怀力度,强化基础保障,在确保供暖供水、食品物资充足供应的同时,也要保障娱乐需求的满足,冲淡“就地过年”者的孤寂感。另外,要加强走访慰问力度,一方面,对“就地过年”人群的走访慰问;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留守老人、儿童的关怀力度,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觉“就地过年”有人关怀,家人有人照顾,解除后顾之忧。此外,要加强对“就地过年”者的宣传褒奖力度,让他们感觉自己的牺牲有人关注、有人认同、有人感恩,增强其光荣感。

严防严控,织密防控网络。绳断于细处,冰裂于薄处。“就地过年”可有效减少人员的流动,对于疫情防控工作确实贡献颇大,但正因如此,各地决不能对疫情防控有半点松懈,不能辜负“就地过年”群众的牺牲和付出。尤其要持续加强对“就地过年”人群的保护力度,确保日常消毒和药品的充足供应,配发防疫物资,尽最大力度降低“就地过年”风险,杜绝只讲奉献,不谈保障的问题。同时,也需采取送菜上门、送医上门、送学上门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减少因“就地过年”群体激增而带来的人员流动,以系统思维强化疫情防控。

□田安刚(作者单位:夏津县委组织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