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层“年底综合征”须拿出钉钉子的精神


元旦刚过,各种考核、检查接踵而至。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会议、培训搁置,相应的工作痕迹也缺失。但相关考核却没有特事特办,允许减免材料,而是“明知弄虚作假,也要把材料补上”。

记者调查发现,基层“年底综合征”主要有四种表现:疫情影响没留痕?补!5年前的工作没档案?造!缺材料影响年底考核?填!有钱还能没地儿花?培训!可谓万变不离其宗,“年底综合征”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自2019年被确定为“基层减负年”以来,各地都打响了一场整治形式主义的攻坚战,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不要低估了形式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顽固性,整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场攻坚战还远未到鸣金收兵之时。力戒形式主义,以钉钉子精神做好基层减负工作,还需再接再厉。

形式主义屡禁不止,背后是基层治理困局。上级部门把责任和任务逐项逐条压给基层,不仅限时限量完成,还要留下相关材料,基层干部只能疲于应付,甚至公然造假。年终岁尾,仅“填表”一项,就让很多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说到底,形式主义体现在基层,但根子在上面,其中,不科学的考核机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给形式主义找“病根”、开“药方”不难,但要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恐怕并非易事。《人民日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形式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总能在“形式主义解决”中获得重生,因为它总有一副“政治正确”的面孔,让有心批评者担心唐突了“大好形势”,使有意反对者忌惮触碰了“原则立场”。

毫无疑问,形式主义才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终究走不出形式主义泥潭。2020年4月,中央发文要求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并强调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是不是搞形式主义,基层干部心里最清楚,群众心里最清楚。因此,力戒形式主义,就要从制度层面赋予基层干部更多发言权和监督权,要把群众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标准,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敢说心里话,而且没有后顾之忧。

年末岁初是检验干部作风成色的重要节点。紧盯节点,严防四风反弹,不只是针对各种“吃吃喝喝”,基层“年底综合征”及其背后的形式主义也不能放过。晚报评论员  陈广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