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有网传视频显示,河南焦作一公交车司机因嫌弃乘车老人身上有异味,张口辱骂并拒载,引发广泛关注。当天,焦作公交集团发通报称,立即对该驾驶员予以停止工作,后续将依法依规做出严肃处理。“下去!”“臭死了!”“回去洗洗衣裳吧”……网传视频显示,女驾驶员对老人发出了歇斯底里的咆哮。谁家没有老人?谁不会变老?如此粗暴对待老人,缺乏基本的同理心。
但部分网友对公交司机不乏同情。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公交司机称,老人“臭死了”,影响乘车环境;二是公交司机在当日提交的汇报材料中称,该老人以前乘坐公交车时多次有小便及骚扰乘客行为。尽管这是女司机的一面之词,但一些网友“宁可信其有”。
其实,女司机的说法经不起推敲,焦作公交集团的最新通报可以证实。根据通报,当天15:45分,公交车到达终点站宁郭,在准备由宁郭返回时,一名于14:54分乘坐该车到宁郭下车的老年人,随即又要重新上车,因发车点正处于学生返校高峰期,客流量大且学生带的物品多,女驾驶员想劝其乘坐下一班车,在劝阻时言语过激,态度粗暴,被在场乘客录下视频发到网上。
换言之,这名女驾驶员之前并没有拒载老人,只是强烈反对老人在客流高峰期间反复乘坐公交往返终点站的行为,她认为老人没啥急事,可以坐下一班车。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任人也称,该老人经常“乘车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次老人被拒载,并非因为“有异味”、“多次小便及骚扰乘客”。
老人年纪大了,穿着上不讲究,可能“有异味”,甚至会引来其他乘客投诉;老人能免费乘公交,乘车来回折返消磨时光,难免挤占公共交通资源。但这都不是粗暴拒载老人的理由。被曝光后,该女驾驶员声称老人“多次有小便及骚扰乘客行为”,则涉嫌侵犯老人的人格权。与其找借口敷衍、误导舆论,不如多些换位思考和真诚反思。
对弱者的态度,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也能折射出一个单位和城市的温度。几年前,杭州市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唯一要求是要洗手。有市民表示这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无法接受,馆长褚树青说:“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离开。”褚树青的回应令人动容,一时传为美谈。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本报评论员 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