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大工程”助力创城攻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做好创城工作,要实施“五大工程”,打赢“五场硬仗”,用“绣花功夫”,提升人民幸福感。

创城为民,实施“民生工程”。

创城从根本上是一项全方位的惠民工程,抓好创建工作要把为民惠民情怀根植于心。要坚持把为民惠民的民生理念贯穿到公共硬件设施建设和城市秩序管理各方面,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创建成果群众共享;要坚持把文明创建和解决民生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百姓的“烦心事”“糟心事”抓起,真正把创城的过程变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坚持创城成效由群众来评判,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价成效的主要标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搭建平台邀请百姓献计献策,带动全民共创,使创建文明城市成为群众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引领风尚,实施“塑魂工程”。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抓好创建工作要在提升市民素质、引领风尚上下功夫。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好两个《纲要》,通过典型引领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要强化制度保障和法治建设。向不文明行为“亮剑”,规范指导市民日常生活行为,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要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改陋习,标本兼治医痼疾,群策群力解难题,从内到外提素质;要抓紧抓实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四级联动,为未成年人创造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压实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任务,建立常态化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培育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沃土。真正把创城做成素质提升的“塑魂工程”。

借力科技,实施“智慧工程”。抓好创城工作要学会借助科技力量,在实现智慧治理上下功夫。要探索运用将大数据技术助力创城网格化管理,联通各部门数据信息,建立创城智慧平台,实时掌握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实现问题线索处理全程跟踪,做到精准抓创建;将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紧密融合,驱动社会治理升级,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比如探索采用智慧停车“新基建”,让车主准确获知车位信息,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抢占新媒体阵地“圈粉”,利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市民公约、文明礼仪等,提高创城市民知晓率、参与度。发起不文明现象大家议,实现线上线下交流互动,改“平面宣传”为“立体宣传”。

统筹推进,实施“精品工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要改善城市的外在形象,还要注重提升城市的内在修养。要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既抓好基础设施“硬环境”扮靓市容市貌,更要在高效服务和便民措施“软服务”上下功夫;要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既注重公园、广场、景观大道等城市“面子”的光鲜靓丽,更注重背街小巷、城中村、老旧社区、集贸市场、铁路沿线周边等城市“里子”的整洁有序;要处理好“高线”和“底线”的关系,既对标“城市文明典范”的高要求,更注重防止“负面清单”的硬举措。软硬兼施,里外兼修,标本兼治,把创城做成提升城市品质的“精品工程”。

久久为功,实施“匠心工程”。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今年是我市第一个创建周期,要想创建成功,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良好风尚养成绝非朝夕之功,社会治理的井然有序也不会一劳永逸,市容环境治理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创建工作要年年做,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有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推动创建精细化,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推动创建“精品化”,让“高品质”的创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匠心雕琢的工匠精神把创城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匠心工程”。

□冯明燕(作者单位:市委宣传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