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流通机制 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关键一环。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我市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农业农村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然而,我市农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占比较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物流等服务业占比相对较小。2018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59.2亿元。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90.1亿元,约占整个农业的53%;而包含物流在内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39.1亿元,仅占11%。二是物流集约化程度低。缺乏规模大、技术设备完善的龙头企业,普通农户和散户仍然以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缺乏冷藏设备与技术,农产品物流成本和损耗率居高不下。三是农产品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平均比值为2.21,而我市仅为1.1。

农产品流通关系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致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顺应趋势,完善发展模式。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传统农产品流通行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应抓住机遇,整合现有政策举措,着力提升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可以设立包含农产品物流在内的现代物流发展协调组织,统筹包括现代农产品物流在内的现代物流协调发展,推动各类配送中心开放共享,集约利用物流资源,提升流通效率。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深入推进电商和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各种形式对接直销,做到线上线下互动共推。

科学规划,优化整体布局。结合我市实际,对农产品物流节点设置开展深入调研,综合考虑地理、交通、农业产业以及农产品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差异化布局。依托现有物流体系,进一步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要求,适时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工储存、连锁配送以及检验检疫等综合性农产品物流服务中心。特别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对传统农贸蔬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促进其便利化、规范化发展,最终形成点式布局、网状发展、横向协同、贸易互通的空间布局。

强化市场意识,精准招商引资。要树立“客户至上、市场至上”的意识,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提高竞争意识。要建立市场常态化分析研究机制,根据农产品特有的季节性、周期性特征,研究分析周边省份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经营情况,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要面向周边中心城市精准招商,精准对接招引京津和济南等周边城市的大型商超(连锁)机构、农贸市场和食品加工企业,适时举办专题农产品展销活动。要把市场需求和信息及时传导至农产品生产者,引导农户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种养殖水平,健全农产品品质全程可追溯体系。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地区流通及仓储设施建设。要引导工商资本有序投资产业化、规模化的农村物流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要培植壮大带有区域性、系统性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扶持有市场有渠道的种植大户和“能人”,带动普通农户共同把德州农产品“运出去”“卖出去”,让普通农户更多地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同时各类农产品生产主体要强化品牌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李勇鹏(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