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培训班交流体会

编者按 8月6日至8日,全市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培训班举行。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马海涛、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朱守银等专家教授就社会经济转型与财税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双招双引”方式等作了专题辅导。与会学员围绕授课题目作了深入交流讨论,感到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表示一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推动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取得更大成效。现将部分县市区改革办主任体会文章予以刊发。

刀刃向内 推进制度创新

□禹城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主任李文强

这次专题培训班,创新培训模式,主题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方式更加开放灵活。

中央财经大学马海涛校长的《社会经济转型与财税改革》,使我们对经济制度和财税制度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宏观、更深刻的认识;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朱守银院长的《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丰富、生动形象,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其他的课程也让我们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为落实改革任务、推进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制度创新,大胆闯、勇敢试,做到以制度创新推动全面改革、以全面改革推动创新发展、以创新发展实现禹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增强思想动能抓制度创新。省委书记刘家义来禹调研时指出:“新旧动能转换,首先是思想动能的转换,思想转换了,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其他方面不可能被动。 ”我们将按照刘书记指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创造性地推进改革工作。特别是在推进制度创新中,将积极协调动员各专项小组及责任单位,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刀刃向内的决心,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思想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

突出重点领域抓制度创新。深入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实施意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努力探索形成更多具有“禹城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鼓励引导建立新旧动能动态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创新推进“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建立落后产能出清体制机制,形成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招商引资新理念、项目建设新体系;进一步创新实施政府与社会资本PPP运作新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盘活资本要素、释放市场活力。围绕加快乡村振兴,加快制定具有禹城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形成两区同建和美丽乡村“两条腿”并进的乡村振兴禹城经验。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规范“一次办好”清单,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推进流程再造,切实当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强化督察落实抓制度创新。建立“1+6”督察体系(市委改革办牵头抓总,6个专项小组各负其责,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和“10+20”考核体系(各乡镇和市直部门分别确定10分和20分的加减分上限,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对省委、市委确定的改革任务和各单位申报的自主创新事项、制度创新成果,实时跟踪,确保实效。同时,将严格落实责任主体,抓好“关键少数”,对敷衍塞责、屡推不动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改革工作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深化改革创新 加速转型升级

□乐陵市委常委、改革办主任赵之达

通过参加全市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培训班,我们开拓了视野,找准了目标,明确了方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改革创新是推动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当前正处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思想再解放、体制机制再变革、工作方式再创新,为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改革创新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保障。“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推动民生领域改革创新,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才能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推动乐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确保上级部署落实到位。进一步梳理中央和省委、德州市委重要改革举措,结合乐陵改革“自选动作”,高效推进75项制度创新重点任务、72项2019年重点改革事项,明确分管领导、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上级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落细。

以人为本,确保群众路线践行到位。紧紧围绕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重要民生领域,进一步摸透真底实情,广泛听取意见,积极推进解决新人民医院搬迁,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建设,中小学扩建,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攻坚克难,确保重点工作推动到位。围绕发展实体经济,探索推进乐陵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新双招双引方式,推行重点项目“问题直通车”和领导包保制度,着力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深化“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一五十百千万”乡村振兴突破计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推进“村级扶贫专岗”“365暖留工程”,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时,争取年内申报通过国家级试点1个、省级试点2个,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流程再造,确保改革工作督导到位。针对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预评估、专人负责、定期通报等制度,建立动态台账,实现常态化、全方位、全过程督促指导。目前,共确定基层社会管理、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教育均衡化发展等重点改革任务督查计划10余项。

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宁津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主任李宏东

在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爬坡越坎、深度转型的重要关头,市委举办这次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培训班,聚焦社会经济转型与财税改革、乡村振兴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等五大专题,既有专家学者辅导授课,又有先进地区案例教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非常必要、十分及时。

3天的学习,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一是思想上提站位,深化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制度创新基础性、保障性作用的认识,切实增强了制度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知识上得武装,丰富了知识储备、提升了业务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行动上更精准,进一步厘清了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明确了路径方法。落实好这次培训班所学所悟,宁津将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关键,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制度创新攻难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制度创新的文件精神,围绕省委51项、市委75项制度创新重点任务和市委深改委2019年76项重点改革事项,明确细化改革重点,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重点抓好政商交往“三类清单”、权力清单+智慧村务、家事改革“宁津模式”等30多项制度创新项目,真正用制度创新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围绕破解难题抓重点。始终把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作为推动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聚力抓好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学前教育优质均衡、“一次办好”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

注重先行先试争试点。继续坚持试点线索搜集交办制度,动员各级各部门单位争取上级试点,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重点抓好国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试点、全省“智慧民调”应用系统试点等,建立台账跟踪调度,确保各项试点任务高效有序推进。

创新工作机制创亮点。充分发挥县委改革办的参谋部、指挥部、作战部的作用,积极调动全县资源和力量抓改革、谋改革。抓改革策划,建立诸葛亮会议制度,组织各部门单位对拟进行的改革探索、创新实践进行集体会商,注重从制度创新、体制求新上寻求突破口。抓改革督导,落实“三督三察”要求,发挥重点事项、自主创新、试点示范、案例推广四本台账作用,全面打通改革落地“最后一公里”。抓改革评选,组织好优秀改革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真正实现以评选促改革的目的,努力打造更高层次、更大影响的宁津改革品牌。

向改革要动力 以改革增活力

□齐河县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主任董勇

举办全市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专题培训班,充分体现了市委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态度,对于提升各级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培训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改革形势任务、路径方法及社会经济转型、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双招双引”等工作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坚定了做好改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动力,切实履行好县委改革办职责,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加快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力推动齐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重统筹谋划,让改革更有广度。从县情实际出发,突出问题导向,抓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向改革要动力、活力、红利。当前,重点抓好“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流程再造,进一步简化合并办事环节,不断促进审批服务再提速、再提效。稳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发重点园区创新创业活力。参照全省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倒逼低质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县级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为抓手,创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

抓实关键环节,让改革更有深度。强化制度创新。聚焦省委、市委关于制度创新的工作要求,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扶贫、就业等民生问题,按照“针对什么矛盾、解决什么问题、创新什么制度”的思路,推出一批新制度、新政策、新规则,切实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加强典型培育。在创特色、培亮点上下功夫,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培育、挖掘和提炼特色典型,把成功做法经验化、零星探索系统化、有效举措制度化,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重点改革典型,形成更多“齐河模式”。用好改革试点。发挥好试点先行探索、复制推广作用,在更多争取国家、省级试点落地的同时,对现有改革试点大胆探索、创新推进,做到成熟一项、总结一项、推广一项,力争在全省、全国范围内创出更多具有齐河特色的试点成果。

狠抓工作落实,让改革更有力度。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工作落实年”,各项工作中,改革最需要落实,也最考验落实。我们将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及时谋划、组织、推动、落实各领域改革事项,重点督促各部门单位“一把手”心无旁骛当好改革“施工队长”,主动研究改革、推动改革。坚持一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对各专项小组及有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跟进督导,确保制度创新项目、重点改革事项落地落实。及时解读改革政策、宣传改革成效,引导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全县形成浓厚改革氛围。

对标先进 打造改革新亮点

□平原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主任于春君

市委举办这次培训班非常及时,很有必要。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明晰了在新阶段立足县情抓改革、促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认清了当前改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了做好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平原县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始终以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以改革的办法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改革的举措实现争先进位,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平原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平原样板”、贡献了“平原智慧”。乡村振兴“三集中”模式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破题上路、行稳致远的好路子,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0多个部门和50多个县市区先后派人来我县调研、交流考察,省、市多位领导同志给予高度评价。探索推行以“五整治一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的好路子。 7月25日,在全省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为全省2个先进县之一做了典型发言。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会议为契机,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打造更多工作亮点,助推平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制度创新为关键,攻克难点。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打造乡村振兴平原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新格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等8大制度创新重点领域,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力争年底推出一批有引领性、有影响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以改革典型为引领,打造亮点。一方面,坚持对标先进学典型、真抓实干促典型、总结经验挖典型、创新机制成典型,努力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方面打造“平原亮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平原改革”等信息平台,反映各领域新进展新成效,推动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风尚。

以自主创新为根本,打通堵点。“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大胆探索、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开展自主改革。加快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完善“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的政务审批服务模式。

以先行先试为示范,打造试点。把试点工作作为重要改革任务和改革方法,充分发挥试点对全局改革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扎实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改革试点。深入总结梳理乡村振兴桃园示范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等改革做法,把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创建平原改革品牌。

突出制度供给 加速高质量发展

□武城县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主任于恩峰

制度创新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创新。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有效制度供给。近年来,武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坚持一手抓产业推进、一手抓环境提升,紧紧围绕政策落地的阻点、经济发展的难点、社会治理的痛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深化改革创新,推出一批激发活力、带动全局、补齐短板的制度。例如,在全国首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转移备案制度,建立产业项目论证、用地行政协议、联合放线验线等“一条龙”保障制度,在全国首创“信息化+未检”工作平台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制度保障。

当前,全市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市委举办这次培训,对全市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意义重大。通过学习培训,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贯彻始终、把制度创新作为重要保障。下一步将严格按照市委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部署要求,树牢改革思维,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强化典型引路和制度创新,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提高政治站位,思想再重视、责任再压实。坚持把改革落实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对市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提出的改革举措、《2019年重点改革事项》提出的76项改革任务,结合实际,逐一确定改革内容、推进措施,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对自主确定的100项重点改革任务,明确时限,挂图作战,扎实推进。

强化制度创新,问题再聚焦、措施再加强。把提供有效制度供给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认真落实省委市委《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实施意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进流程再造、制度创新。同时,围绕省委提出的51项制度创新、市委提出的75项制度创新,主动担当作为,积极争取上级在武城开展制度创新试点。

突出典型引路,试点再抓实、改革再深入。坚持把典型引路、试点先行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实行领导干部“抓典型”、专项小组“促典型”、职能部门“创典型”制度,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改革典型。精心组织实施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等13个改革试点,加大对各领域改革试点的争取力度,力争更多改革试点落户武城。

健全体制机制,工作再加强、力度再加大。推行一本台账促改革,对所有改革事项,逐一登记备案、定期通报、动态销号。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实行县级领导领衔推进重点改革事项制度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完善督导考核机制,突出工作落实、制度创新、典型引路考核导向,加大考核力度,树立抓改革、促落实的鲜明导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