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组织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本报记者杨德林李智群本报通讯员夏祥涛张娜

4月24日,记者走进禹城市莒镇董屯村,看到道路宽阔、村容整洁,新修建的办公服务场所功能齐全、各项规章制度悬挂上墙,村庄不远处蔬菜大棚成方连片。现在董屯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而以前,董屯村却是省定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群众致富无门路。这一变化离不开党组织作用发挥,特别是市科协派驻第一书记李桂发工作出色,帮助董屯村调整种植结构,引进致富项目,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动作用。

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因素,是强大的“红色引擎”。我市全面落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建立县乡党政领导班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市级公开选拔9名优秀干部到乡镇任党委书记、乡镇长。市县选派577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调整充实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驻村工作队队员564名。选派79名机关干部到工作基础薄弱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突出抓好农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建设和规范使用,市、县财政投入6亿多元,新建、改建全市所有8092个农村、城市社区办公服务场所,村均运转经费达到9万元以上。全面推开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目前913个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入社农民4.75万户,适度规模经营土地26.8万亩。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尤其农村党支部书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委把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作为组织振兴的“牛鼻子”,农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党支部书记中60岁以上的比上届减少14.5%,农村致富能手比例提高13.8%。农村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县级组织部门审批备案,全部由县级财政按月发放补贴,全部办理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巡察范围。去年“七一”,市委表扬奖励44名农村“担当作为好书记”、25个农村“干事创业好班子”,面向村支书招录8名乡镇公务员和3名事业单位人员,使村党组织书记有地位、有荣誉、有实惠。

我市充分发挥党支部在领导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大力推行城乡网格化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全市共划分基本网格8358个,配备网格长1.3万名、网格员2.4万名,整合党建、行政、社会资源,把基层组织建设、群众工作、综治维稳、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11个部门46项职能下放到网格,实现“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基层组织建设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比还存在短板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农村年轻党员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缺乏创新,集体经济薄弱,致富门路少等。少数村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所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五个振兴的具体要求,把组织振兴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党领导一切,充分释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说。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深刻领悟和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变化、新要求,要做到问计于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既促进了农民、集体双增收,又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是我市党建工作的创新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规章制度,把更多的农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力量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让更多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要按照领导班子过硬、党员队伍过硬、党内生活过硬、基础保障过硬、功能发挥过硬的标准要求,推进过硬支部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打造党建引领、充满活力的基层善治运行机制,推动村级事业全面发展。

要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政治标准,强化“从好人中选能人”导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鼓励政治性、组织性、纪律性强的退伍军人及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统筹城乡人才资源,拓宽选人视野,积极探索优秀党组织书记跨村兼职、机关干部脱产任职等方式,推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和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力度,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长效化,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和致富带富能力。同时,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村级重大事项制度,促进村级事务运行健康有序。

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党员挂牌、设立党员责任区、结对帮扶、党员承诺践诺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强化党员意识,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完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派出第一书记,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推动精准驻村帮扶。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