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载体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乡村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注重载体和平台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乐陵市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工作中坚持和树立“五有十个一”标准,努力让农村文化“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用乡村历史文化展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一乡一展馆,一村一展室”。在完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乡镇(街道)要建成至少一处具有当地文化底蕴特色的历史文化展馆,借鉴朱集镇枣乡记忆馆、寨头堡乡纺织记忆馆、杨安镇调味品博物馆等建设经验,建设具有本乡镇文化底蕴特色的展馆。社区(村)至少建成一处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展室,将本地历史人物、村庄建制沿革、重大事件、老物件、老家具等展品收入,保护历史文化记忆,把好的民风、好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用乡村文化活动阵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到“一乡一礼堂,一村一舞台”。乡镇(街道)在便于聚集、环境优美的社区,规划建设200平方米以上文化礼堂一处,满足举办文化节庆、人才培训、文体活动等功能需求。建设社区(村)演出舞台,舞台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配备灯光、音响等基础设施,达到从集体文化活动到登台文艺表演的提升,满足群众文化活动要求。

  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保护民间技艺,做到“一乡一园区,一村一产业”。乡镇(街道)至少建设一处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产业园区,发现和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技艺、民间戏剧、民间习俗,以非遗项目为重点,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园区。社区(村)至少打造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参照胡家街道孟家社区发展“农民画”成功经验,在传统工艺品加工、传统文艺节目演艺等方面求创新搞突破,打造木工专业村、剪纸专业村、绘画专业村、榨油村、龙灯秧歌村、泥塑面塑村、传统服饰加工村等特色工艺产业村,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用乡村道德模范引领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做到“一乡一楷模,一村一乡贤”。乡镇(街道)要从本地历代社会名人中推选一位德行高尚,享有崇高威望的贤达人士,作为当地的人文精神楷模,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明方向、知差距、净心灵、升境界。社区(村)至少推选出一名本地或在外工作,有道德、有能力、有威望、讲奉献的“新乡贤”,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矛盾化解、移风易俗、经济发展。

  用专门文化管理队伍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做到“一乡一组织,一村一专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要有专人负责,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人才培训、协调管理、业务指导的职能。社区(村)配备专职文化体育管理员1名,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实行菜单式服务。

  推进“五有十个一”落地,要强化县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落实乡镇主体责任,抓好组织实施;加强督查考核和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良好氛围。

 □房绍良 (作者系乐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广新局局长)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