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开放让农业筋强骨壮

    依托荷兰的先进技术,临邑县智慧农业大棚番茄年产量是普通大棚的3至5倍,且品质大大提升,产品畅销京津市场。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输出的 “希森6号”占据“一带一路”马铃薯主产区脱毒种薯利用率的50%以上。一个是把先进技术引进来,一个是让先进产品走出去。两个农业项目是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典型代表,彰显了农业蕴含的强劲发展动力,为打造农业发展新优势提供了不少启示。
    当前,我市正全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现代农业是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如何发力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何实现农业发展动能转换?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双向开放格局,加速把域外先进农业要素和资源吸纳进来,让我市农业优势资源顺畅走出去,以开放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也为我们放宽视野,积极参与农业国内国际竞争与合作,提供了机遇。
    “引进来”要知己知彼,找准引领性的技术经验。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打破传统生产理念、经营模式,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是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智慧农业无疑为我市农业注入了新活力,它颠覆了人们对农业的认知,让人们意识到,农业不仅无需靠天吃饭,而且可以像制造业一样复制软硬件、管理模式,实现工厂化生产。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我市正积极消化再吸收相关技术,探索将世界前沿农业技术与日光温室生产相结合,促进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推 动产业迈向精致化、智慧化。 “引进来”影响深远,其意义不是让一艘船调头,而是实现整个农业产业舰队转向。
    “走出去”要强筋壮骨,打造“叫得响”的品牌。近年来,我市销往京津地区的蔬菜、粮油产品数量稳步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扩大,这得益于“生态德州放心农场”品牌的逐步打响。可以说,品牌农业建设是由增产转向提质、提升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的“不二法门”,把握品牌建设方向,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农业才能强筋健骨、农产品才能俏销市场。目前,我市农业仍处于“走出去”的试探性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以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德州君德棉业、山东绿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纷纷布局国外市场,拓宽了生存空间。这也说明,只有自身素质过硬,才能走得出、走得稳。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扬长避短,通过 “引进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走出去”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有进有出,将有效弥补我市农业资源的不足、农业科技的短板,有效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激发农业发展新动能。
□邓静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