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鲜评:说“文明话”这一课,得补

    当前全市正深入开展的“我文明德州文明”主题实践活动,要求每个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其中,“说文明话”是对一个人文明行为的“最低要求”。现实中,却有些人需要补上“说‘文明话’”这一课。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比如,今年国庆节期间发生在青岛的“天价虾”事件中,游客发现被“宰”后报警,派出所工作人员说价格纠纷要找物价局,而当游客找到物价局时,物价局工作人员又说他们已经下班了,让报警找110解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工作人员说话的“毫不客气”,直接导致游客失望和愤怒,进而导致事态激化。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跟群众说话颐指气使,刻板生硬;有的机关工作人员,面对群众诉求“脸难看”“话难听”,粗鲁的话语,折射的是他们使用权力的“任性”、工作作风的不严不实,反映的是文明素养的欠缺。
    不仅如此,生活中的很多纠纷也都是因“话”而起。比如,邻里之间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冲突等,本来只要有一方表示客气一下就没事了,但如果双方都“赌气”,出言不逊,结果就会激化矛盾。
    总之,社会的文明形象,要靠每个公民彬彬有礼的言行举止来展现。 “我文明德州文明”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说文明话”做起,与人交往多些宽容大度,少些斤斤计较;多些耐心平和,少些冲动急躁,让文明话语成为传递文明的最美音符。
    □胥爱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