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头“实”字托底“严”字为要 齐河全速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县

 编者按 协同发展大幕已开启,如何抓机遇、出实招、强突破?作为全国百强县、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齐河,解放思想抓机遇,自我加压抬标杆,精心谋划绘蓝图,敢于担当再争先。本报今推出专题报道,展示该县的新思路、新做法。敬请关注。
    协同发展,号角催发!“齐河作为全省‘一圈一带’战略的核心圈层、山东省会北城,是德州南融省会的桥头堡、主导区,更是山东对接京津、德州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地,齐河的区位交通优势、现处的阶段条件、发展位次,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协同发展排头兵、先行区、示范县的作用和责任。 ”齐河县委书记孟令兴说,“我们将大力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力争‘十三五’期间跻身全省20强、跨入全国百强县50强,2017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协同发展的标杆示范县。 ”
    反复调研、集思广益之后,齐河精心绘制协同发展蓝图——《关于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县的意见》,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以“破”谋“立”
    ——破除思想桎梏,用创新思维解难题、激活力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不是独有的机遇中抓住用好机遇。” 10月17日,齐河县县长王晓东再次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就创建协同发展示范县各项工作进行再细化、再部署,并要求查找和解决“满、狭、庸、懒、散、慢、粗、浮、漠、软”的问题,对症下药,给思想来一次彻底解放、作风来一次彻底转变、素质来一次彻底提升,为齐河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县,思想认识是关键。自9月16日开始,齐河深入开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围绕提升境界标准、提升发展质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激发内生动力等10个重点展开讨论,查出不符合、不适应最好最快发展的思想、能力、作风等问题,消除发展障碍。同时,集聚全县智慧力量,攻坚克难,提速发展。
    抢抓战略机遇。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最佳服务区。抢抓全省“一圈一带”和济南建设“四个中心”“现代泉城”战略机遇,打造对接省会济南桥头堡。抢抓全省科学发展试点县机遇,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创立激励政策。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近期制定出台了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20条措施,引导12家规模企业增加投资60亿元、实行“二次创业”,逐一量身定做精准培植方案,为企业松绑减负,以环境优化激发发展活力。
    打破瓶颈制约。创新招商工作体制,10月底前成立专业招商公司和3个招商局,面向全国统一招聘工作人员,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科学化、专业化。人才方面,设立5000万元的科技人才引进资金,每年引进院士20名,硕士、博士百名以上,“星期天工程师”100名以上;科技方面,依托国家级齐鲁科技孵化器,建设10个院士工作站,培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资金方面,通过市场化、PPP模式融资300亿元;土地方面,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支撑产业发展。
    倡树过硬作风。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导向,坚持“干”字当头,实干大干加苦干;坚持“实”字托底,不搞花架子,壮大财税硬实力;坚持“严”字为要,褒奖重用干事创业者,营造廉洁干净、敢于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同时,以党建为总抓手,抓班子、带队伍,县乡村三级联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激发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以党的建设推动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实现。
好“高”务“远”
    ——瞄准高端选项目,启动质效双优经济发展新模式
    10月13日,在北京中关村海淀招商大厦,一场推介齐河、承接中关村高端产业外溢的招商活动中,涵盖了机器人、轨道交通、工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多个高端领域的15家科技型企业与齐河达成了投资意向。
    深度对接、借力发展。齐河改变传统招商模式,以“中国制造2025”为方向,实施百人进京、千人进省、邀请百家企业来齐对接、引进百亿元资金的“百千亿”工程,引进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及世界500强、央企、省属企业、大型民企和高科技企业。同时,做大“以商招商”,采用嫁接合作、技术人才入股等方式,吸引上下游企业落户,延伸产业链条,抢占行业制高点。
    抢抓全省科学发展试点县机遇,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对县经济开发区、黄河国际生态城完善扩建,向“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冲刺。同时,按照打造济北“硅谷”、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标,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瞄准高端,冲刺“国家级高新区”,已吸引6个“互联网+”企业和10余个科研机构签约入驻。济北高铁枢纽经济协作区依托京沪、太青、济郑高铁和济德、济聊城际铁路,建好济南北站和全国最大的动车检修装备基地。按照“三化一绿”标准,将80万亩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打造成组织化、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全国层次最高的第一现代农业样板区。
    齐河把培植“千百亿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植钢铁冶金、铁路装备、煤炭及化工、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十大产业集群,确保每年实施重点项目100个、完成项目投入300亿元以上。力争“十三五”末,产值过百亿元企业5家以上,上缴税金过亿元企业20家以上、过10亿元5家以上。
    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齐河抓住国家强化投资拉动、建立项目审核“快速通道”等有利时机,高标准策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强力推进华电国际2×100万千瓦煤电、铁路总公司高铁检修装备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企业作为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齐河对12家骨干企业逐一量身定做精准培植方案,为企业松绑减负。今年以来,共举行两次集中开工,26个新引进的高端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30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将超过300亿元,完成项目投入26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比例达到6.5:53:40.5,为历史最优。
人“和”政“兴”
    ——以人为本,高水平推进全面小康
“在家门口打工,每月工资加上年底分红,年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 ”10月14日,在齐河县焦庙镇扶贫互助瓜菜种植合作社打工的贾市村村民贾春英,拿着刚领取的1600多元工资笑得合不拢嘴。
    像贾春英这样的贫困户股东,在这个合作社就有200多人。贾市、赵官屯等7个村为县里重点贫困村,该镇结合村资源优势,进村入户听取村民意见,经286个贫困户投票表决,决定将获得的190万元扶贫资金,以入股的形式,加入瓜菜种植合作社,享受利润分红,同时200余名贫困村民优先到合作社打工。
    在齐河,目前已有78个重点贫困村确定产业项目。他们把扶贫攻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按照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原则,通过产业、教育、就业等扶贫举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保证资金惠及每个人,确保2016年全部实现脱贫致富。
    民生是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齐河又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投入民生,高标准实施了城区供暖扩容、保障性住房等多项重点民生工程。
    财力有限、民生需求多层面,怎么办?齐河用市场杠杆撬动“大民生”,探索PPP融资模式,成立PPP模式推广运用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齐河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方案》《关于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流程》,并将PPP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年度重点考核内容。为调动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他们通过建立动态调整的收费定价或政府补贴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预期,并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价机制,对项目运作、公共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目前,已规划实施民生事业、公共服务等13个项目,总投资108亿元。
    建设高水准基础设施,既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重大民生课题。定位于“省会北城”,齐河全力打造30分钟航空出港、20分钟高铁进站、5分钟上高速、铁路连四站(济南、济南东、晏城、潘店)、高铁连三站(济南西、济南北、潘店)、轻轨通省城的基础设施大格局。新建京台高速国道309进出口,设立太青高铁济南北站,济齐现代有轨电车工程齐河段已获批复,特别是济齐黄河大桥齐河侧路基工程已完成90%。
    将新型城镇化作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支撑。齐河努力构建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三级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全域城镇化,力争“十三五”末,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以上,乡镇驻地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每年同步建设示范园区30个以上、新增就近就业1万人以上,全县60%的群众入住社区,8至10年时间实现全域城镇化。此外,他们按照省会标准建设和管理城市,打造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济齐一体化生活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