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3年政府工作亮点纷呈
    过去的一年,市政府在中共德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基调,紧紧围绕既定目标,科学运筹谋划,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推进落实,全面完成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


产业发展后劲增强
    招商引资:组织开展百日会战,深入对接央企强企,成功举办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合作恳谈会,组团赴美国、香港、台湾等地招商,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台湾中部科学园缔结姊妹园区,全市签约项目759个,美国威讯半导体、联孚新能源汽车等542个重大招商项目开工建设。
    培大扶强工作:重点培植的60家骨干企业、55家科技成长型企业加速扩张,有1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3家过100亿元。鑫华润、格瑞德等8家企业启动退城入园建设。
    重大项目建设:10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9亿元,华鲁恒升等54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科技驱动: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4%。
    金融体系建设:成功举办第三届资本交易大会,引进设立民生银行、青岛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63家,新增贷款335亿元,新增间接上市和挂牌企业26家,直接融资202亿元;采用多元化融资手段,市本级筹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5亿元。


社会事业扎实推进
    全年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65.6亿元,增长13.8%,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1.9%。
    城乡教育:开工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项目150个,新建改造幼儿园330所,补充教师2110人,实施德州学院东扩和德州二中规范化改造项目,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
    公共卫生:174家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大病患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例由65%提高到85%。人口计生部门免费为15.9万人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就业创业: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
    社会保障:社保基金突破60亿元大关,社保待遇平均增长20.2%;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增加养老金200元,实现“九连涨”;城市低保标准平均提高到每人每月332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五保分散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400元和3500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966套,基本建成11932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博物馆、档案馆新馆、德州大剧院全面启用,圆满完成“十艺节”承办任务;京杭大运河德州段通过世界遗产组织现场评估。
    全民健身活动:成功举办国际自行车邀请赛、肥仔艇大赛等一批国家级赛事。
    社会管理: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警务社区六进”成为全省典型。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09项,下放34项,保留88项,精简幅度达到68%。
    强化市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办理服务事项150万件,审批材料、环节和时间压减三分之一。
    规范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项目483件、成交金额154亿元。
    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64件,办结率100%。
    “12345”市民热线受理有效诉求56.9万件,综合办结率99.1%,办理结果回访满意率87.5%。
    2014年重点做好6方面工作


坚定不移地培植十大产业集群
    总目标:用3至5年的时间,形成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万亿级规模,即:每个产业都有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每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十大产业集群总体规模超过万亿元,推动德州实体经济总量翻番、财政贡献能力倍增。
    继续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港台等重点区域,精心举办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加快引进央企国资、优质民资、高端外资,抓好美国科泰克、奥特莱斯、广药集团等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
    倾力培植产业龙头。全面落实60家骨干企业和55家科技成长型企业培植计划,力争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大力促进装备升级改造,实施388个工业重点项目。抓好企业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加快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加快打造产业基地。中心城区按照产城融合的理念,加快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等专业园区,科学布局商贸科技金融、文化体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组团。各县(市、区)根据自身条件,重点规划建设2至3处规模大、聚集度高的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台湾科学园、上海张江高科示范园、上海浦发科技创新产业园、北京中关村(齐河)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外经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加快青岛保税港区(德州)功能园区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外向型企业建立保税仓库。依托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支持禹城、齐河、临邑建立产业协作区。争取禹城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齐河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全面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把科技金融的融汇创新作为产业集群扩容升级的主引擎。整合科技资源,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每个县(市、区)建成1处科技创新创业园、1处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建设鲁冀边界区域性金融中心。新设立金融机构60家以上,其中引进商业银行3家以上,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整治金融生态环境,不良贷款率降到3%以下。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步伐,确保全年新增贷款385亿元,直接融资220亿元。
坚定不移地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以大规划引领建设。继续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空间,有序融合老城、新城、生态科技城三个组团,加快老城改造、新城提质、生态科技城提速,推动德陵一体化发展。
    以大片区支撑全局。坚持以大片区拉动大建设、以大产业充实大平台,着力规划建设生态科技城、外滩商务带和南部生态片区三大支撑点。生态科技城,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建成科技创新先行区、现代产业聚集区、对外开放引领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科学发展新的增长极。德州外滩商务带,南起新河路、北至大学路,全长4.7公里,依托岔河水系,加快万达广场、唐人中心两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启动周边片区总体改善升级,把岔河两岸打造成现代都市滨河商务休闲带。南部生态片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文化动漫、生态旅游、都市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形成城市南部生态屏障。
    以大工程提升功能。重点实施道路街巷、公共设施、城市综合体和大社区等六大类工程。完成“两河四岸”道路后续工程建设,全线贯通大外环,新建改造三八西路、崇德九大道等主干道路,改造提升57条背街小巷。完成高铁综合客运站主体工程,启动汽车北站、快速客运站建设。新建改造供热、供水、供气、排水管网72公里,第四净水厂、高铁新区西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成启用。加快推进中商产业智慧总部基地、芭蕾雨奥特莱斯商务综合体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袁桥、项目东区南部和北部3个大社区建设,启动邹李等16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三无”小区改造。
    以大整治改善环境。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治堵保畅、治违打非、治脏清污、治乱塑景四大工程。
    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整建制粮食高产和玉米千亩吨粮创建,深入实施高产创建以奖代补支持政策。整合土地整理、小农水建设等政策性资金,集中连片抓好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挥供销社基层网络优势,新建优质安全蔬菜产业园区20个,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家以上。
    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步推进,优化村庄布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两区同建将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城镇化融资试点和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先安排城中村、城边村和乡镇驻地,打造精品社区30个;每个县(市、区)建成3至5处万亩以上的大型现代农业园区,每个乡镇建成2处500亩以上的特色农业园区。
    全面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争取陵县撤县设区,引导武城、平原、宁津加速融入中心城区,支持其他县城扩容提质。按照特色小城市的标准,积极推动扩权强镇,加快15个示范镇建设,打造县域次中心。
    科学搭建城乡路网框架。加快推进德商高速、石济客运专线和济齐黄河大桥建设,确保济乐高速、德大铁路、邯济铁路竣工运营,做好聊城——德州——黄骅铁路、济乐高速临邑连接线前期工作,打通德州市与外围大城市、大港口、大机场的快捷通道。加快推进S318改建工程,争取S101改线和德商、京台、京沪高速连接线项目列入省级规划,形成市与县1小时交通圈。
坚定不移地构建宜居宜业生态德州


    坚决治理大气污染。强力实施蓝天行动计划,推进大气污染点源达标工程建设,抓好华能德州电厂、恒源石化、中联大坝、凯元热电等重点燃煤企业脱硫脱硝设施改造,实施小机组燃煤锅炉脱硫再提高工程。持续开展工地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等综合整治,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加强PM2.5监测治理,切实减少灰霾污染。
    扎实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严禁新上不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和重点用能企业分级管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综合利用,开展绿色单位创建活动。
坚定不移地推进幸福德州建设
    均衡化发展社会事业。乡村以增加供给总量为主,城市以优化布局结构为主。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0所、幼儿园100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万个,优先补充乡村教师力量。抓好德州高级师范学校、明诚学校建设和实验中学扩建。推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和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实施医联体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新门诊楼建设,规划建设东部医疗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发展医养结合健康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保工程和运河保护与展示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备战参赛省23届运动会。


    深层次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防控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成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严格全过程监管。
坚定不移地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努力建设听民声、顺民意的政府。坚持开门决策,多方汇集民智。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大力提升“12345”市民热线服务效能。
    努力建设服务优、效能高的政府。进一步压减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开展“庸懒散”专项治理。
    努力建设讲规则、守诚信的政府。完善规章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硬约束,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投资评审和绩效管理。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运行监管。严格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强源头规范,完善预警机制和动态监控办法。

(本版制图:刘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