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城”德州建设标准体系征求意见座谈会召开

 为将德州打造成“中国太阳城”标杆城市,我市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历时一年多时间调研,并征求了业内著名权威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目前的初稿。该标准体系在国内首次对“中国太阳城”予以明确定义,并提出了量化指标。

 座谈会上,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外招商局局长高吉超认为,太阳城建设应该注重产业集聚的效应:打造太阳城必须有太阳能龙头企业,但现在看来只有一个旗舰企业不行,还要引进更多的旗舰企业,政府要在政策、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使之形成产业集群,让太阳能企业竞争共存,让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业。

 “我觉得太阳能照明系统这项指标不应该局限在LED节能灯的推广。 ”市政府节能办公室副主任徐杰说,“应该鼓励使用自然光线,比如市博物馆和行政中心天井的预留,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直接的。 ”他对整个太阳城标准体系建设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生产、应用所占的比例以及在文化建设方面都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有一定的数据指标支撑,这样对太阳城的建设有指导作用,也能做大德州‘中国太阳城’的品牌。 ”

 “打造‘太阳城’,就要建设一流的太阳能研发中心,作为专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器。 ”市科技局高新科科长牟德智说,要优化平台、鼓励创业,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入驻,推动我市太阳能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皇明集团技术总监张立峰建议,标准体系中可以提出个人消耗太阳能的平均值,“每个城市的规模、经济等指标都不尽相同,用平均值可以更好地比较”。他认为,新建公共建筑在节能方面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把节能作为技术指标乃至文化特色;设定指标时要考虑到发展的因素,保证未来还能称得起“太阳城”的名号;加强与国外相关企业的合作,在产业布局方面起点要高。

 “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角度,我认为不只是要发展太阳能,如果能利用好空气能、地源能、水源能、次级能源等,将极大地节省传统能源。 ”瑞冬空调董事局主席王如东侃侃而谈。

 2个小时的座谈会结束了,代表们仍然意犹未尽。他们期待着“中国太阳城”德州建设标准体系最终版的确定,也期待着德州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郑东岩 本报通讯员 魏冉 郑惠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