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农村娃:用实践体验暑假

    在我市,农村的许多孩子在上辅导班之外,还勤勤恳恳地帮助父母锄草、捉虫、修理棉花、干家务,个个都是把好手。还有的孩子在帮助父母打点生意的同时,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励志好好学习……

【励志型】跟着父母做生意
打定主意考大学

    “卖西瓜!卖西瓜!我们卖的西瓜可甜可甜啦”每天傍晚,在德城区某些小区的门口,一个10岁的小男孩总是站在一辆拉满西瓜的机动三轮车旁边卖力地吆喝,过往行人看到孩子认真的表情,总是驻足去买上几个西瓜。男孩叫小刚,是二屯镇二屯村人,只有10岁的他每逢暑假总会跟着父母的卖瓜车游走在德州的各个小区。“平时上学没时间进城玩,过周末的时候就忙着写作业,趁着暑假他的作业也都写完了,带孩子进城长长见识。”小刚的妈妈说。
    “以前他不爱学习,光想着玩,他爸爸就趁暑假带他一起出来卖瓜。中午的太阳最烈,孩子让太阳晒得都哭了。慢慢地,他也体会到了赚钱的艰辛,我们吓唬他,要是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长大了就在太阳底下卖西瓜。”小刚妈妈笑着说。从此,小刚不单常常在假期帮父母看水果摊,还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我的很多同学都跟着自己的父母做生意,他们也害怕长大后晒太阳卖西瓜,在太阳底下晒着可不好受了,我爸爸妈妈可不容易了。”小刚懂事地说。

【懂事型】开心干家务
等爸妈寄回钱就上辅导班

    距离乐陵市区15公里的黄夹镇,有一所英华双语学校,在此就读的孩子都是周边村庄或其他乡镇来这里读书的农家子弟,从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总共1100名学生,他们中75%以上是留守儿童。10岁的张微是乐陵市黄夹镇鼓楼张村人,她的父母都在天津打工,她跟82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住学校,隔两周放一次假回家。放暑假是张微最开心的时候,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后,张微会帮奶奶去院墙外面的柴火垛上抱些柴火进来,然后奶奶开始做饭,她再赶着家里的大灰鹅去门外的水塘边“放鹅”,等鹅吃饱了,也到张微吃早饭的时候了。
    在电话中张微告诉记者,她每天必做的活是帮奶奶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照顾家里的大灰鹅,“我的暑假作业快写完了,现在我们村里很多小孩都去学英语了,奶奶已经给爸爸打电话了,过两天爸爸把钱寄回来,我也能去上英语班了。”原来,村里的大学生放暑假后办起了英语辅导班,一个孩子160元可以学整个暑假,“村子里大多数为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孩子跟着老人在家,父母赚钱寄回家后,家里的孩子都有钱去上辅导班了,还有很多孩子去了县城亲戚家,跟着城里的孩子一块上辅导班,像我们这种没有城里亲戚的,孩子只能在村里上了。”张微的奶奶说。

【俭约型】学习、实践两不误
样样农活都拿手

    位于夏津县城区旁边董仓村里的孩子们除了写作业、玩耍以外,还要帮着家里的父母去田地里干一些农活。在村里的一个村民家里,记者看到一块不大的黑板架在桌子上依靠着墙,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正在给十几个孩子讲解着暑假作业上的题。“村里没有其他辅导班,只有一个暑假作业辅导班,帮孩子们检查暑假作业,一天安排他们写几页暑假作业,第二天交上来帮他们检查和辅导。”正在讲解的本村大学生老师杜燕芳说。
    由于村民种植了许多棉花,很多孩子都会在课后帮助父母去地里给棉花抓虫子或者放羊。“我一天放羊两次,早晨一次,下午一次,把羊儿都养肥了,爸爸就帮我把羊儿卖了攒钱去县城买楼房。”皮肤黝黑露出天真笑容的杜家豪一边甩着手中的小羊鞭一边对记者说,“平时我还负责给家里的鸡喂食和捡鸡蛋,等鸡蛋凑得多一点了,我就跟同学一起结伴去邻村收鸡蛋的店卖掉。”
□记者 吴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