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社局提醒:毕业生求职须防“黑中介”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求职热潮也开始升温。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目前距离大学毕业生离校时间只剩半年,许多在校临毕业的学生都开始找实习单位,一些 “黑中介”抓住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大发 “学生财”。专家建议,大学生求职时千万不能“有病乱投医”,如果需要中介服务,应注意查看中介机构是否有相关的执照,认清中介公司的资质,谨防上当受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合格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82家,另外有2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因经营场所不合格、上岗人数不符合要求、不进行整改等原因被注销登记。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办劳务输出科相关负责人提醒,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到正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找工作,要谨防“黑中介”。 “黑中介”是指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与正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不同点在于无证经营、规模小、经营场地小且地点不固定。大学生应到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求职择业,认清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避免上当受骗。此外,还要详细了解用人单位的工资待遇、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地点等,求职意向确定后,应向中介机构索取全市统一印制并加盖其公章的用工洽谈通知书。求职者交纳中介费后,应索取加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章的统一收费收据,中介介绍未成功可在3天之内凭收费收据和用工洽谈通知书回执要求退费。

    同时,该负责人提醒大学生,需要特别注意 “黑中介”常用的几大 “黑招”:多荐少录,用人单位只招几名员工,“黑中介”却介绍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求职者去面试,即使单位很近,也要求支付来回车费;面试淘汰,先向求职者收取数百元报名费和中介费,如果求职者面试没通过,报名费自然进入中介的腰包;虚假承诺,介绍时宣称有较好的工作岗位,但实际上岗后工资福利都和承诺的相差甚远;会员经营,求职者交数百元会费,实际上介绍的工作多是敷衍了事;浑水摸鱼,假冒其它职业介绍机构的名义,或者打着替大企业招聘的旗号,从事违法职业介绍。

    □本报记者 徐冬晓 本报通讯员 姚丽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