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孟寺镇探索“文明实践+”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孟寺镇探索“文明实践+”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构筑文明“强磁场” 弘扬乡村新风尚

□本报记者 刘春杨 本报通讯员 刘旭 王楠

“份子钱不要超过100元,送的礼物也不要超过100元,大家以后可以按照这个标准随礼了。”近日,临邑县孟寺镇昝家村,张宗利、昝龙文两位老党员作为红白理事会的理事,讲解着移风易俗倡议书,号召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村民们纷纷表示赞同:“没有攀比,也不浪费,负担比以前轻多了。”他们摁下承诺手印,让红白事的“硬杠杠”成为村里的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孟寺镇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各村以规立德,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农民精神风貌显著改善,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

乡风文明,助力振兴。孟寺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紧扣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标,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模式,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理论宣讲、文化振兴等相结合,构筑资源汇聚“强磁场”,为村民带来便利服务,引领乡风文明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下面要介绍的是孟寺镇的肖家黄金梨、小解酸奶等……”在孟寺镇东方新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巾帼共富直播间里,主播正力推16种村级集体经济产品。接地气的介绍和有趣的美食故事相融合,吸引网友频频下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拓展开来。

文明实践,文化铸魂。孟寺镇深入打造渤海教导旅事迹实景展示厅、麦秆画非遗文化传承示范区,借助实景展示、解说介绍,大力弘扬“三扛”精神,传承非遗文化,在各村营造出学党史、守初心、崇文化、重传承的良好氛围。同时,该镇进一步推动基层文化体系改革,创新“文明传承+文化惠民+人文关怀”的“三核驱动”模式,着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

织密三级联动文明实践网络,深入探索“文艺+志愿”多元融合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孟寺镇立足实际,以群众需求为指引,以提升满意度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挥文体志愿者们示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连续两年在东方新居举办广场舞大赛,每次吸引参赛队伍超30支,累计观众1000人次。定期举办“一勾勾”演出、“大秧歌”培训、送电影下乡、小戏小剧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文化供给,以高品质文化供给充盈乡村“文化粮仓”,并以此为支点,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