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秋香,1955年2月出生,是陵城区前孙镇李庄村的一名普通妇女,今年68岁。家里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从1987年到现在,孙秋香、王九堂一大家演绎了一场温情大戏,是中国农村“最美家庭”的真实体现,2023年荣获山东省最美家庭称号。
带着婆婆改嫁,演绎母女情深
孙秋香22岁时,嫁到了李庄,丈夫在临近乡镇卫生院上班,孙秋香在家照顾公婆。1987年,孙秋香的丈夫在工作时感觉胸口发闷,同时从嘴里吐出了两口血,虽然自己是医生,但此时他也害怕了,回家跟孙秋香一说,孙秋香心里咯噔一下,嘴上没说什么,但她催促丈夫去县医院查查。一查犹如晴天霹雳——肺癌晚期。当时的孙秋香才34岁,感觉天塌下来了,但她瞒着丈夫积极配合医生给丈夫看病。丈夫深感自己的病情,就拉着孙秋香的手,两眼深情地望着她。孙秋香明白丈夫的意思,就对他说:“你放心,我会给老人养老送终,会把孩子抚养成人。”1987年3月13日,丈夫带着对一家人的眷恋,离开了人世。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后,孙秋香强忍着内心的苦痛担起了上侍候公婆,下养儿育女的责任。公公也因儿子的去世,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在来年的正月,老人离开了人世。
家里没有了男人,没有了顶梁柱,此时婆婆的情绪极不稳定,但孙秋香还是咬紧牙关顶着门户过日子。两年后,经当时镇妇联主席的撮合,和现在的丈夫王九堂结合。孙秋香再嫁,而且嫁给了比她大十三岁的丈夫,婆婆极力反对,见着孙秋香就骂。婆婆家的门不让进,但孙秋香在前夫面前许下的承诺不能变,婆婆骂装作没听见,婆婆不让进门就让镇妇联主席和村妇联主席领着去,给婆婆收拾屋子,买菜、买油、洗衣服,还一口一个娘地叫着,一来二去,婆婆改变了对孙秋香的看法,心里接受了这一事实。
为两位婆婆送终,用坚守诠释爱的奉献
在和王九堂结合前,孙秋香约法三章:婆婆必须得管,儿子不改姓不改口,人品要好。王九堂看着孙秋香改嫁也带着婆婆,打心里佩服,就这样,关系复杂、十几口人的大家庭组成了。有一年,自己的婆婆感冒下不了炕,孙秋香和丈夫就连夜租车把婆婆送到医院,在医院里照顾婆婆。为了消除婆婆的顾虑,孙秋香就对她说:“娘,您老放心,您儿子没了,我就是您的闺女,有我吃的绝不让您饿着,我给您老养老送终。”老太太拉着孙秋香的手,不停地说:“孩子,当初我错怪你了,你可别往心里去啊。”孙秋香打趣地说:“娘,哪有闺女怪着娘的。”在老太太八十四岁时,被查出了肺癌,孙秋香就和丈夫商量,老太太一辈子不容易,带她出去玩玩。丈夫王九堂一口答应,两个人带着老太太到济南动物园和黄河大桥去玩了玩。虽然孙秋香极力地给婆婆看病,但老太太还是离开了人世。这边的婆婆没了,丈夫那边的婆婆虽然身体硬朗,但毕竟岁数大了,来回跑不方便,就把婆婆接到了身边一起过。孙秋香照顾老人的心情一样,没有偏向,老人喜欢吃什么她就做什么。老人夏天晚上喜欢在院子里乘凉,孙秋香就早早地把躺椅给放好。和婆婆在一起和睦生活了十几年,直到婆婆九十岁去世,婆媳都没有红过脸。孙秋香送走了两位老人,按说应该歇歇了,但儿孙一大家子,哪个生活得不好都不行。丈夫这边的二儿子离婚,撇下一个7岁的孙子没人照看,孙秋香就接过来照顾。当时自己的大儿媳面临生孩子,孙秋香只照顾了几天就回来了。好在大儿媳妇耳濡目染孙秋香的言行,理解婆婆。二儿子离婚后,二媳妇隔三差五就给孙秋香打电话,娘俩聊家常,孙秋香对媳妇说:“孩子,你俩的情分算是到头了,但咱娘俩的情分还远着呢,有合适的赶紧找,你别挂着孩子,我会照顾好的,咱就当门子亲戚走。”直到现在娘俩还联系着。
付出终有回报,家风代代传承
孙秋香一家子和和气气,每到过年过节闺女、媳妇往家赶,和孙秋香说说笑笑,拉拉家常,在一起吃个饭,欢声笑语不断地从孙秋香的院子里传出。邻居们羡慕地说:“她这些年没白付出,看现在多好啊。”现在,孙秋香还照顾着自己九十岁的养母。老太太耳不聋眼不花,每天收拾得利利索索。这些全是孙秋香、王九堂精心经营这个家的成果。别人都说组成一个家庭就是凑合,但孙秋香不这么说。她说:“组成一个家就是缘分,不是凑合,是凑福,凑在一起就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