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教体工作纪实

禹城市中小学生足球联赛

禹城市迷你马拉松赛开赛

课本剧表演

禹城市第一届龙舟邀请赛开赛

□本报记者 滕璐 本报通讯员 石永辉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禹城市锚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唱响“精准落实年”主旋律,坚定不移提升教育“硬保障”,毫不松懈优化教育“软环境”,奋力推动禹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建提升筑牢精准落实根基

党建赋能促发展。年初,制定印发《中共禹城市委教育工委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指导各学校探索将支部建在年级组、学科组,畅通组织体系,形成管理合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督促、同考核;通过开展“党建+平安校园”“党建+文明校园”“党建+教学工作”等一系列“党建+”活动,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党建与学校工作全面融合,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党建引领提作风。以“三会一课”为载体,通过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强化自身作风建设;着力打造严明型、求真型、专精型、务实型、高效型“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在系统内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大反思、大整改、大提升”专项行动,列台账、拉清单、促整改,彻底治理作风不实、慵懒散拖、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

党建培根铸师魂。3月以来,开展“政治生日唤初心”“党员教师先锋岗”“教研先锋岗”等系列特色活动200余场次,激励全市5000余名教职员工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紧盯重要节点开展20余次专项检查,坚决防范和查处违规校外培训、有偿家教等问题,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的教师队伍。

党建聚力强品牌。扎实推进“一校一品”建设,禹城市综合高中进入省级“一校一品”示范学校候选名单,准备迎接省级评选。各学校积极参加德州市级“一校一品”示范学校评选,深挖各自特色优势,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发挥“禹你同心”特色党建品牌优势,织密建强学校基层党组织体系,开展“踏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100余场次,带动8万余名师生参与学习。

质量提升启动精准落实引擎

“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校长只有回归课堂,才能了解教育教学情况,才能更精准地把握工作方向。”这是禹城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传彬在禹城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今年以来,禹城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校长及校级领导回归教学主业。一是制定听评课制度,要求校长每周听评课不少于3节。二是完善巡课制度,配制巡课登记表,定期检查通报。三是印制专门的听课笔记,不定期对校长听评课笔记进行抽查,每学期组织一次校长上课资料和听评课专项展评活动。四是将校长上课和听评课的考核结果直接纳入对校长和学校的年度考核。校长回归教学一线,是对“质量为本”的积极示范,推动教学和管理质量齐步向前。

教师发展是教学质量提升“第一工程”。近年来,禹城市教体局不断优化配置师资力量,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一是制定全市“请进走出”重点培训计划,积极对接山东省教科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推进高层次的“你来我往”。今年,省教育厅在禹城举办2场现场会,助力禹城市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二是科学规划暑期全员大培训,组织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引导教师积极加强教育科研,强化反思提升,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三是立足“研训一体”的培训思路,组织各学科基本功比赛、汇报课比赛,引导教师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全方位、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研是教学的“发动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助推器”。近年来,禹城不断加强教研管理,创新举措构建完善教研体系。一是提炼教研主题。每学期初对教师教学实践需求进行汇集、梳理和提炼,最终评估确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流程的规划和设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二是定期举办课堂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全员参与,营造学校教研氛围,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赛促研。三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务求实效。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研的周结、月考核、学期汇总,每个时段建立教学常规的检查和反馈的机制,将教学常规做到“实、细、准、精”。四是做好十大教研联盟交流计划的制定与活动的推进,发挥群体教研优势,实现禹城区域内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五是每学期开展教学常规展评活动,以评促改。考核结果纳入对校长及学校的年度考核。

“教育教学改革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这几年,我们准确把握课改方向,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禹城市教体局教研室主任王孟利说。禹城坚持语文学科“主题学习”和数学“学帮理练”教学法的课改方向不动摇,持续加强推进力度,形成“以赛促改,以改促教,以教促学”的良性循环。一是行政推动,进行“一盘棋”的顶层设计。禹城市教研室围绕重点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形成课改“一盘棋”。定期举办“课改研究课”评选,以赛促改。二是研培驱动。由市教研室牵头,组建由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对所有学校开展“三个一”(一场专题报告会、一节示范课、一场互动研讨)培训,帮助学校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三是课题研究。针对课改研究的方向,鼓励市级、学校、教研组、个人层面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立项为各级课改课题,以研究促发展。

体育惠民凸显精准落实特色

加快建设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力促城乡公共体育事业均衡化发展。投资16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社区(村)体育场地150处,面积达5万余平方米,着力打造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有效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田径场、室内健身场馆均已投入使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8平方米,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地一应俱全,实现县域体育设施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健身步道扩面工程,沿泺清河两岸铺设塑胶跑道工程已开工,预计铺设总长度4.5千米,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

“今年,我市紧紧锚定打造‘特色体育名城’目标,充分发掘禹城优势,统筹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融合,打造禹城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禹城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刘东亮说。今年,禹城共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00余场,直接参与人数超5万人;首次举办“2023水韵禹城·健康糖城迷你马拉松”“京津冀鲁龙舟邀请赛”等大型赛事,全方位展示“运动禹城”的城市风貌;先后举办“山东省百县篮球、千乡乒乓球、万人象棋选拔赛”“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传统项目展演”等全民参与性赛事,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青少年体育是群众体育的社会基础,也是竞技体育跨越发展的人才基础。禹城坚持体育和教育相融合,围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心任务,推动青少年体育加快发展。一是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省定课程方案,开足开好体育课,将早操、大课间、一小时体育活动纳入课程表;二是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全员化的学校体育竞赛机制,今年4月举办禹城中小学生四球联赛和田径比赛,5至8月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德州市第七届运动会,获得25枚金牌、6枚银牌、13枚铜牌,实现以赛促练、以赛提能;三是推进体育特色一校一品建设,打破行政班,开展运动项目教学,提高体育课程质量和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

安全保障守稳精准落实底线

学校安全是红线、是底线、是生命线。禹城市教体局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搭班子、建机制、强管理,形成领导人人一片安全责任区、教师人人一片安全责任田的安全工作体系。一是完善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分工制,把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员工。二是与所有镇街校办、市属学校签订《2023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学校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校长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三是制定《禹城市“平安校园”创建评估实施方案》,对学校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指标进行梳理细化,明确工作方向和工作措施,确保工作开展有序、落实有力。

“宣传教育是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力抓手,我们充分挖掘各类宣传媒介功能,构建安全教育全媒体、全覆盖格局,推动安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禹城市教体局安全科科长孙忠良说。线下,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LED显示屏、“1530”教育宣导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安全教育,同时,结合第28个学生安全教育日,开展安全主题班会910场次,安全逃生演练77次,覆盖9万余名师生;线上,利用班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推送安全教育信息100余条,组织原创短视频、线上竞赛答题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推动安全教育入脑入心。

安全管理是保障校园安全的重中之重,禹城市教体局统筹精锐力量,守稳各道关口,织牢织密安全网络。一是守稳校门关。配齐配全保安,加强出入管理,严防社会人员流入校园。严格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学校安全预警。二是守稳食品关。严格实行票据索要、食品留样、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等制度,规范食品储藏加工流程,严防食物中毒、投毒事件以及传染病的发生。三是守稳交通关。严格校车准入、审核制度,停用不合格校车,规范车辆运营秩序。继续落实“护学岗”工作,发动公安干警100人次、教师(学校保安)500余人次、家长400余人次担任“护学岗”,维护学校门口交通秩序。四是守稳消防关。按标准建立微型消防站,配足配齐消防设备器材,规范设置消防安全指示标志。对宿舍、食堂、实验室、体育场馆等重点场所开展常态化消防检查,全方位筑牢学校消防安全屏障。

漫漫教育路,浓浓为民情。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寄予的新期待,禹城教育人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为坚强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优质均衡为奋斗目标、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