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乡土人才 集聚发展智慧

引育乡土人才 集聚发展智慧——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强力突破系列报道之四

▲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规模服务中心(资料图)。记者刘振兴摄

□本报记者董建新本报通讯员王志浩方志勇陈兰兰

“这枚胚胎蛋十日龄后到药厂直接接种,孵化72小时后,再提取尿囊液,就是疫苗载体。”4月7日,在陵城区睿雅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海亮举着一枚小小的鸡蛋介绍。2018年,陵城区组织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在外闯荡多年的退伍军人杨海亮正是其中一员。回乡后,他投资5000万元建成现代化胚胎蛋养殖企业,不但市场供不应求,还带动周边10个村的12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培育本土急需紧缺人才。

我市创新乡土人才工作思路,千方百计寻、多措并举育、各尽其能用,让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大舞台尽情发挥才智。

培育“土专家”致富有头雁

“最近倒春寒,阴雨天要停止整枝、打杈,还要加强保温,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入棚内,造成‘闪苗’。”眼下正值蔬菜生长关键期,在德城区黄河涯镇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史庆法正对菜农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49岁的史庆法是德城区远近闻名的“技术达人”,他在当地探索推广的高效套种模式,实现了亩产西瓜4250公斤以上。如今,史庆法还担任德城区吃不够联合合作社理事长,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化营销,带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他本人也被评为“德州市十佳职业农民”。

像史庆法这样的农业“土专家”,在我市有很多。为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需求,我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大力培育乡村本土实用人才,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组织农业科技指导人员加大农业良种推广力度。组成4个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去年以来共开展线上、线下农业指导210余次,助力良种培育推广。同时,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方式与农户或基层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探索“公司+特派员+农户”等新机制,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

组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程,去年以来已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次,其中完成农村转移劳动者职业培训4.6万人次。积极推荐农业领域高级人才,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德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7个农业类高层次人才项目入围。

引来人才“扎根”乡村发展后劲足

当前正值农田浇返青水、施返青肥的关键时期,在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麦田,33岁的何石宝和他的两名研究生徒弟陈慧芳、张延坤格外忙碌。

何石宝是毕业于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入职公司已有5年。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他管理的粮田屡创高产纪录。2022年夏收后,何石宝以小麦亩产819.17公斤的成绩,被评为平原桃园街道“粮王”。

如今在我市,研究生、本科生种田已不鲜见。随着一系列农业农村人才项目的实施,农村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我市坚持改革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不断创优人才工作、生活条件和环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出台激励“五类人员”回乡创业带就业工作方案,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退休人员、企业技能人员、外出经商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带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共吸引1800余名人才返乡创业,带动就业4000余人。

落实乡镇基层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直评直聘”政策和农民职称政策,共有1480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基层系列高级职称;1500余名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享受“直评”政策,晋升高一级职称;评出高、中、初级新型职业农民393人。

定向精准培养助力“草根”破土成长 

“我们一直想扩大经营,这10万元文旅系统的奖励资金正好能用上。”近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津县王家园子醋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王磊说。

宁津将乡土文化人才纳入全县人才工作体系,建立培养激励机制,通过项目资助、创业扶持、平台搭建、职业培训等政策举措,加强跟踪指导服务,让“草根”人才破土成长。我市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培养,先后实施科技人才“下乡进村”、乡村卫生健康人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扶持计划。

以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例,我市采取“培训+活动+比赛”模式,举办全市广场舞、群众性小戏小剧、健身彩带龙等培训班,培训基层文艺骨干400余人。依托市县两级文化馆,常态化举办春季、暑期公益培训班,培训2000余名文化能手。组织基层文化人才参加惠民演出活动,参加“山东手造”、文博会等文化交流活动。除了在馆内开展各项公益培训,还将公益课堂送到群众身边,开展流动课堂进乡村公益培训100余场次,受益3000余人次。

鼓励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德州市第六届创业大赛暨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第六届山东省创业大赛(德州分赛区)比赛,分别设置青年创意组、创业创新组、创业导师组三个组别的比赛,最终评选出创业项目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累计落实奖金37万元。研究起草《德州市“五类人员”入乡返乡创业扶持资金使用办法》,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落实各项返乡创业扶持政策。2022年以来,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94笔、8.48亿元。其中个人放贷4219笔、6.68亿元,小微企业放贷75笔、1.8亿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