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逻辑

□魏玉娜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行,二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科学性是“行”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建立新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逻辑证明,为创建新社会擘画了路径蓝图和行动指南,这恰恰满足了中国共产党想要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论需要。中国共产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进行符合具体实际的应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走向胜利,取得胜利。

人民性是“行”的坚定立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毛泽东同志高度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地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精准发力,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引导人民群众更广泛全面的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大事上来,凝聚更多的群众力量,展现更多的群众智慧,以实际行动作答人民之问、回应人民期待。

实践性是“行”的物质载体。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曾经,各种思潮的流行、各种制度的尝试、各种运动的失败都证明,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领悟在改变黑暗落后的社会现实上“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认识到只有靠群众靠革命才能建立新中国,由此便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开始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时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中国共产党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良性互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中国正在崛起,这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真切的检验了马克思主义,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现实力量。

开放性是“行”的宏大格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原理、事物发展变化原理,唯物史观中的社会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等,都成为马克思主义彻底摆脱“理论终结”现象的内生动力,让马克思主义始终能够提供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其理论视域并没有局限于国家和民族的狭小界限,而是放眼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在创立他的理论的时候,“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中国共产党很好地传承了马克思这一开放性思维,既立足中国,以中国历史智慧为镜鉴,以中华文化精华为滋养,又放眼世界,在与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理性汲取他国文明有益成果,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展现出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

(作者单位:德城区委党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