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是“复阳”还是“再感染”?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20问答

“新十条”落地后,上海持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鼓励无症状、轻型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治疗。一旦自己或家人“阳”了,需要做什么?出现哪些症状该怎样应对?康复期如何返岗?记者就市民朋友关心的20个问题,采访求证了有关权威专家。

【感染篇】

1. 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症状该怎么办?

市民出现相应症状,先用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明确是否感染。一旦感染不要带病上班,减少外出,相对独立房间居住,最好使用独立卫生间,如共用卫生间,使用后立即消毒。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早晚各1次体温测量。

要减少与其他人面对面接触,与家庭其他人分餐。使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放进专用带盖垃圾桶。必要时对症用药,服药时按药品说明书服用,不盲目使用抗生素。

2. 自行服用药物需要注意什么?

感染者针对不同症状选择合适药品,注意不要重复使用。服用复方制剂或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请务必详细阅读说明书,可能具有相同的药物成分,需防止同类药物重复、过量服用。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日剂量不要超过2克,24小时内服药不得超过4次;布洛芬要根据不同剂型,按药品说明书服用,用于退热一般不超过3天。如合并有腹泻的症状,请不要服用连花清瘟颗粒/胶囊。

3. 感染病毒后哪些人群容易出现重症?

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高龄老人(80岁以上);肥胖症人群(BMI大于35);合并糖尿病、严重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肾功能不全正在接受透析的人群;肿瘤晚期患者,尤其是需要规律放化疗的患者;自身免疫力系统有缺陷的人群。上述人群应及时监测身体情况,一旦症状加重前往医疗机构求诊。

4. 什么情况下需要拨打“120”去医院?

感染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无法缓解(血氧饱和度低于95);持续不能饮食,或腹泻超过2天;经药物治疗体温持续高于38.5°C或心率超100次/分,超过3天应拨打120求救。

此外,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120调度员会迅速获取相关病情,优先派出急救车辆保障急危重症患者。

5. 儿童感染是否一发热就去医院?

儿童发热先不盲目去医院,也不要恐慌。仅有发热,其他症状不严重,可选择先居家观察。家长可做一些恰当护理,改善孩子的舒适度,如温湿毛巾外敷儿童额头、温水浴、减少穿着的衣物、退热贴外敷、家居通风换气。如口服退热药后大量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使孩子舒适。如果发现孩子持续高热、嗜睡、精神反应差,或出现热性惊厥,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 孕妇感染需要注意什么?

对乙酰氨基酚是妊娠期退热的首选药物,且对乙酰氨基酚首选单方制剂,不推荐复方制剂(除对乙酰氨基酚外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妊娠期使用风险增加)。妊娠早期使用布洛芬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过早关闭,因此不推荐。中成药普遍缺乏妊娠哺乳期的安全性数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也未知,不建议孕妇服用。

孕妇同时要注意监测胎动情况、有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液等。如果出现呼吸急促、24小时以上无法进食、胸痛或者胸口不舒服甚至眩晕等严重症状时,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7. 糖尿病患者感染需要注意什么?

无症状感染、轻型病例且血糖控制平稳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居家隔离,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加强自我血糖监测。感染时血糖可能会出现波动,可增加血糖监测的频次,涵盖空腹、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等时间点的指末血糖。

年龄<65岁且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建议空腹血糖维持在6.1-7.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0.0mmol/L为宜。年龄≥65岁或已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空腹血糖维持在7.8-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以7.8-12.0 mmol/L为宜,同时需避免低血糖。如出现血糖持续升高、或血糖波动大的情况,建议及时至医疗机构就诊调整降糖方案。

【居家篇】

8. 居家隔离治疗线上咨询有哪些途径?

有电话医疗咨询需求的市民可选择以下途径——

12320卫生热线;

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33672885,33682885);

各区卫生健康咨询服务热线。可关注“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搜索12月13日发布的文章《收藏!我市各区均已公布卫生健康服务咨询热线》获取具体电话号码。

如有互联网咨询需求,可关注沪上各大医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互联网医院咨询,不少医院已经开设相关线上专病门诊。

9. 感染者同住人须注意哪些生活细节?

同住人避免与有症状人员同居一室或共用卫生间,如需共用卫生间,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尽量避免与有症状人员面对面接触,接触时做好防护,建议使用N95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10. 感染者同住人如何消毒并自我观察?

避免与有症状人员共用生活用品,对有症状人员日常使用和可能接触到的物品单独放置,及时清洁消毒,对可能被感染者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加强健康监测,可定期进行抗原检测,如出现阳性且无症状或症状较轻,适当延长居家时间。

11. 感染者居家环境如何消毒?

家庭清洁消毒应遵循“清洁为主、消毒为辅”的原则。首先,室内空气可采取科学开窗通风,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半小时即可。第二,家中物品优先使用加热煮沸、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消毒,或是按需选择适合的化学消毒剂对地面、物品等进行擦(拖)拭或浸泡消毒。切记消毒液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适合的浓度,以免造成健康危害。对入家外卖、快递包裹,可采取无接触式收货,消毒前做好个人防护,结束后及时清洁双手。

12. 居家需要准备哪些物品清单?

物品清单具体包括: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抗原检测试剂盒;带盖的垃圾桶;基础性疾病患者常用药;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对症治疗药品。

13. 有必要囤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吗?

没有必要。一般人群(即非高危人群),服用感冒药、退烧药,加上休息、多饮水,就可应对新冠病毒感染。新冠口服抗病毒药物(如PAXLOVID)用于治疗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冠患者,例如伴有高龄、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重症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说明书用药。

新冠口服药早期使用才能有效预防重症,且是针对高危人群,不主张非高危人群使用,滥用有可能诱导产生耐药性。临床上大多无症状、轻型患者病程是自限性,没有必要服用药物。

【康复篇】

14. 感染新冠病毒后怎样算康复了?

康复看两个指标。轻型普通型观察自己症状是否消失了;重症危重症则要观察CT影像,如果肺炎明显吸收,就算进入了康复阶段。目前第九版诊疗方案以间隔24小时两次核酸阴性,或是CT值大于等于35,认为没有传染性。如果不方便做核酸,建议连续三天做三次抗原检测,症状没有、连续三天抗原阴性,也可以认为没有传染性,身体康复。

15. 感染者康复以后需要注意点啥?

康复后可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和外出。不过还要强调注意佩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会间距并洗手。这是预防各种传染病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习惯。康复初期的一到两周可能身体会比较疲惫,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工作上也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同时注意防护。

16. 感染者康复后如核酸码还是红码,如何转码?

感染者抗原呈阴性后,可联系居委或前往核酸检测点,连续两次核酸阴性后将转为绿码。

17. 如何区分是“复阳”还是“再感染”?

“复阳”一般是在短期内发生的(2周至3周内)。“复阳”也就是核酸没有彻底转阴,还在临界值处徘徊波动;“再感染”是指人体在前一次感染完全康复后,当体内的特异免疫水平降低到一定水平时,再次被同一种病毒感染入侵的现象。通常会间隔一段时间,比如半年以上。

18. 复阳或再感染,是否具有传染性?

从现有研究来看,“复阳”的人通常没有传染性。如果是再感染,就是完全不同的又一次感染了,是具有传染性的。

【防疫篇】

19. 疫情流行期间市民如何预防病毒感染?

市民应养成良好健康习惯,勤洗手、外出戴好口罩,家庭常通风、勤清扫,对经常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清洁。均衡营养,作息规律,充足睡眠,合理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强健体魄,增强个人免疫力。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按医嘱坚持用药,不擅自停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

20. 疫情当前,还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来看,疫苗在预防感染、减少发病方面,尤其是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疫苗接种之后,免疫力和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推移下降、削弱。冬季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建议老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儿童等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及流感疫苗。

数据显示:完成新冠疫苗的基础免疫,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至少降低80%,如果接种加强针,风险将降低90%以上。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在推荐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符合条件的老人应尽快完成加强针的接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