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发展最强引擎 ——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杨鸣宇

11月24日,山东省体育产业集团挂牌成立,作为集团组成主体之一,我市泰山体育产业集团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参与建设国际国内赛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检测中心、研发中心及高端制造平台。

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技强企方阵,引育科技创新人才,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6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72家,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500余人。

优化生态 创新体制增活力

时下,位于天衢新区的产学研平台齐鲁工大“一院一基地一园区”项目已落地见效。“该项目搭建起全省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布局筹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教产综合体,力争3至5年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孵化基地和高端人才聚集地。”项目相关负责人许继勇介绍。

近年来,我市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出台一系列惠企利企政策文件,尤其是《德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1+4”配套文件,让全市创新工作有据可依。

2022年1月,科技部下发通知,支持德州加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由此开启德州科技创新工作新篇章。

随后,我市出台了《德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为国家创新型城市3年建设期作出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支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制定《德州市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办法》等23个配套实施细则,不仅借鉴济南、广州等多个城市的先进经验,还吸纳了16个部门的40条意见建议,从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重点研发计划等10个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同时,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深化科技系统“放管服”改革,不断推动部门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并组织企业对接高校、科研机构,实现深入全面的技术合作。

优质的政策和服务让全市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不断突破。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血管通路数字诊疗关键技术体系建立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泰山体育集团参与研制的首辆国产雪蜡车亮相北京冬奥会。

优化技术 科技助企促振兴 

位于陵城区的山东中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人防工程防护、销售、安装、服务于一体的人防设备生产企业。近年来,他们在加大自主研发的同时,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合作,攻克多项核心技术,公司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园、北京航天城等80多个人防指挥工程建设。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我市坚持将科技型企业培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落实优惠政策等,打造“孵化培育、入库扶持、成长壮大、高企认定”的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13家。

此外,我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筛选部分高成长型“种子企业”,给予奖励补助,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出台《德州市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等方案,加大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为412家企业落实省研发投入补助3283万元;前三季度,为73家企业提供的106笔贷款列入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备案金额3.62亿元。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速推进。聚焦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战略定位,我市致力于打造全链条全过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集成电路模组测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13家入选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乐陵泰山瑞豹获批省级中试示范基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今年转化科技成果103项,其中京津科技成果36项。

我市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揭榜挂帅”,20个“卡脖子”技术项目公开发榜,加快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今年以来,6个项目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立项,争取资金8822万元。

优化人才蓄势聚力增后劲

12月5日,在位于齐河经济开发区的山东森峰激光装备有限公司内,济南大学光电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刘士鹏正在激光转镜项目现场指导,虽然他毕业仅两年,但已经成为企业激光转镜项目推进的主要负责人。该企业2019年投产,仅战略研发中心三年来就已招聘本科以上技术人员40多人。

聚八方英才而用,正是德州的发力方向。针对制约人才工作的痛点堵点,我市以高层次的平台聚才、以灵活的体制机制用才,从引进、培育到使用,德州正在着力搭建一个完整的人才链条。

近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人才政策“黄金30条”及升级版、“人才改革25条”、“大学生引进17条”、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竞争力强的政策措施,编制形成90项重点人才政策清单,打造人才新政4.0版,形成了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此外,我市加强与高层次人才团队合作,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征集全市重点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积极引进、选派高层次科研人才到重点企业;用好“外国人才创新券”政策,大力引进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在多种举措下,全市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500余人,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明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

此外,我市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山东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在乐陵揭牌,全力打造体育产业千亿级企业、万亿级产业集群。我市布局建设“1+10+N”的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市财政给予每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000万元补助。山东聚力自动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8家单位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首批创建健康食品产业、功能糖及生物制品产业、半导体产业、新型纺织产业、桑产业等5家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目前,我市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技术创新中心4家,省重点实验室8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6家,院士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72家。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