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②丨山东能源:解好能源转型必答题

当前,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扎实开展各项工作。9月1日起,大众日报及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走在前 开新局——来自第一线的奋斗报告”大型全媒体主题报道,挖掘全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各行各业中的先进典型,展现山东勇担使命、砥砺奋进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凝聚起“走在前、开新局”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刊发第二组报道,聚焦山东能源集团——



从煤炭企业到清洁能源供应商,山东能源集团——

解好能源转型必答题

□记者 张文婷

8月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山东能源集团首个陆上风电项目25台风机顺利完成吊装,为并网发电打下基础。该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将贡献超过3亿千瓦时电能,通过“蒙电入鲁”特高压直流通道输送至山东消纳,将西北大漠的风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

“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升级是摆在每个传统能源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2020年,以煤炭业务为主的原兖矿集团和原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为新的山东能源集团,并确立了“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新发展方向。今年,该企业以2021年度营业收入1200.12亿美元的业绩位居世界500强第69位。成绩背后是,山东能源集团持之以恒谋创新,走出一条依托煤、优化煤、延伸煤又超越煤的新路子,为传统能源企业提供了转型样本。

插上智慧翅膀,采煤告别“脏重险”

“7304工作面开机,可以开胶带了!”8月31日,山东能源兖矿能源鲍店煤矿智能集控中心,机电集控操作员朱佳接到井下操作人员电话发出的指令后,立即点击面前电脑屏幕上的操作按钮,开启第一条运输胶带。集控中心的中央大屏显示煤炭运输正常,接着剩余两条胶带开启。最终煤炭不经落地,直接运输至煤仓存储。



不仅运输环节,鲍店煤矿几乎所有井下流程都能在地上实时监测并一键控制。“这得益于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搭建起的高速路。”鲍店煤矿调度信息中心调度台台长周勇说,该系统由山东能源集团自主研发,能将井上井下各种安全生产数据和环境视频及时、准确传输至智能集控中心,实现设备远程智能控制。“现在每个班从原来的14人减为7人,人少了,活儿照样出。”

井下工人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苏腾是鲍店煤矿综采二区采煤机司机,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下班从矿井上来,脸上却未沾上煤灰,工作服也挺干净。“采煤机会根据首次切割的参数形成‘记忆’,自动执行后面的切割。我主要负责在远些的地方监督机器,出现偏差就遥控调整,不用与机器面对面,脸自然也不会脏了。”苏腾解释说。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工业继炮采、普采、综采之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山东能源集团先后投入100余亿元,建成17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7个5G+智能矿山应用场景、9处首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 煤炭生产变得更高效、更安全。

延伸产业链,黑煤炭变身白塑料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单靠煤炭一条路行不通。基于煤炭优势,山东能源集团延伸出煤化工产业。与燃煤发电等传统煤炭利用方式相比,煤化工转化效率更高、产品附加值更大、污染物排放更少,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

近日,山东能源集团鲁南化工聚甲醛三期6万吨/年项目顺利通过能源评价,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后,鲁南化工聚甲醛总产能将达到14万吨/年。聚甲醛是一种白色颗粒,具备钢的高强度特性。“聚甲醛最初来源于煤,身价却比煤翻了好几番。”鲁南化工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鲁宜武说,从煤到聚甲醛,要经历四次变身:煤气化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这些气体生成甲醇,甲醇转化成甲醛,再聚合为聚甲醛,这套流程听起来不复杂,但操作起来困难却不少。鲁南化工成立了聚甲醛装置技术攻关团队,经过4轮系统技术改造,获得16项聚甲醛技术国家专利,并形成自主创新的聚甲醛技术路线,目前鲁南化工具备年产8万吨聚甲醛产能,为国内聚甲醛生产第二大企业。

“未来,我们将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油化并举、区域协同的发展原则,在原料端探索石油化工、盐化工、煤化工深度融合发展,产品端探索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发展。”山东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山能化工党委书记刘强说。

入局新能源,竞逐“风光”新赛道

随着能源结构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产业迎来新机遇。山东能源集团借势入局,成立新能源公司竞逐风电、光伏等新赛道。眼下,在东营海岸线20公里外的渤海中部海域,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正有条不紊全力推进。



去年10月,省能源局确定由山东能源集团主导开发渤中有关风场,同时也对项目提出2022年上半年开工200万千瓦、2022年底建成并网不低于100万千瓦的要求。“拿到任务,大家既喜又忧。”渤中海上风电项目部综合组组长夏志胜说,喜的是争得了难得的优质资源;忧的是开发周期缩短,且海上风电平价上网如何盈利仍处于探索阶段。新能源公司迎难而上,99天取得项目核准。今年3月,项目部正式进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作为山东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需要在保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成本。为此,该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中标厂家为拥有国内70%业绩的优质央企,单位千瓦造价创下国内海上风电最低纪录。

目前,内蒙古阿拉善40万千瓦、杭锦旗1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正式开工,沂水县、郯城县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全面展开,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山东能源集团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名片。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