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 | 市级文明家庭薛桂军一家:初心如磐心向党 红色家风代代传

□张兆坤

“不管大事小事,老百姓的事不能怠慢。”“党员干部要能吃亏、肯吃苦。”每天,薛桂军的手机都会收到公公温惠重发来的信息。“爸爸2017年做了声带切除术,不能讲话也不会打字,他把想说的话写在小黑板上,再拍照发给我们。”薛桂军说,“爸爸曾当过宁津县委党校副校长,他说我们家就是一个‘家庭党校’,家庭成员要听党话、跟党走。”

50岁的薛桂军是宁津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是一名共产党员。丈夫温善华是宁津县第一中学教务处副主任,他们在红色家风的浸润下,携手相伴20多年,工作中严于律己、勤恳敬业,生活中勤俭持家、互敬互爱,获评第二届市级文明家庭。

在薛桂军儿子温梦北的记忆中,最早、最常听到的故事就是爷爷给他讲的孔繁森的故事。温惠重是和孔繁森有过同期援藏经历的老党员。1979年,温惠重作为援藏干部踏上前往西藏自治区的征程,被分配到孔繁森工作的艰苦边境地区日喀则地区(现日喀则市)岗巴县。孔繁森那份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给温惠重留下深刻印象,也成了他教育晚辈最生动的教材。“每次我们跟爸爸说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他都会给我们在小黑板上写下解决办法,写上‘为人民多作贡献,为社会多献爱心’。”薛桂军说。

“投身一线,诠释英雄精神。”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温惠重在小黑板上写下这样的话,发给薛桂军。有了家人的支持,薛桂军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凭借职业的敏锐性,准确判断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在单位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培训人员、开展应急演练等工作中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她带领宁津县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24小时待命,不分昼夜奔波在流调一线。

不管工作再忙、再累,薛桂军都全力支持丈夫工作。温善华常年担任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11点才能回家,薛桂军承包了所有家务,即使公婆住院,薛桂军发挥自己作为医学科班出身的优势照顾公婆,把温善华“赶”回讲台,丝毫没有埋怨。

在良好家风家教的熏陶下,温梦北通过努力成为青岛理工大学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他生活独立、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经常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还通过勤工俭学攒下了一笔创业资金。“爸爸经常在小黑板上写,‘我们的靠山就是党组织,得党恩勿要忘’,儿子经常把爷爷写的话给同学们看,我们希望通过红色家风影响更多的人。”薛桂军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