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手造丨黑陶烧制:泥与火中雕刻时光

鲁西北古运河畔,有一种历史悠久且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黑陶烧制。取之泥土,淬火而生,孕育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德州黑陶,不仅成为一张熠熠生辉的德州文化名片,还寄托了本地人的乡土情怀。

3月30日一早,记者来到梁子黑陶文化园采访时,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设计艺术总监毛军正在创造《八仙贺寿图》,高37厘米、直径35厘米的寿桃造型黑陶上,容貌奇特的铁拐李、放荡不羁的蓝采和、善良美丽的何仙姑……八仙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龙山文化的传承
力与美的结晶

简短寒暄后,毛军为我们讲述了德州黑陶的前世今生。黑陶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夏朝随着陶的普遍使用,德州被称为“有鬲氏之国”,出现了作坊集中的制陶业。20世纪80年代,德州率先挖掘整理了黑陶文化,并成立德州市工艺美陶研究所,再现了龙山文化风采,从此德州黑陶名扬全国。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德州黑陶烧制技艺以京杭大运河红胶泥为原料,历经成型、修坯、无釉压光、雕刻等11道工序。毛军告诉记者,要想制出质感如墨玉的黑陶,有3个环节十分重要。一是原料,要选含铁量高、黏性适度、可塑性强的大运河德州段边的红胶泥。二是手工无釉压光,要用兽骨贝壳做成的光滑工具在表面有节奏地压光,让原料中的云母、石英等物质的颗粒平行排列于坯体表面,增加光线的反射。“最关键的是烧制,以独特的‘高温焙烧渗碳还原法’著称。在窑中焙烧,开始用氧化焰使坯体硬结烧成红色,然后将出烟道堵塞,窑里缺氧,火焰控制为还原焰,陶土里的铁元素还原,浓烟中的碳元素渗入坯体。经过48小时的焖窑,烧成独特的黑色,窑炉温度在800℃至1000℃最佳。”他说。

黑陶烧制每个环节都需要手工完成,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技艺,稍不留神整件作品就功亏一篑。匠人的精益求精造就了力与美的结晶——德州黑陶,赋予了它黑、光、轻、薄的艺术特征和高雅华贵、简朴流畅的远古韵味。

融入多种表现手法
创意无止境

出生于1964年的毛军师承德州寇氏黑陶,从事黑陶设计及制作已有35年。如何让黑陶烧制技艺拥有长久的生命力?毛军的回答斩钉截铁:“创新创意。”继承传统软刻技法基础上,历经上万次的探索,他开创了用合金钢刀在坚硬如石的陶体上雕琢自如的硬刻陶工艺。这一创新保持了黑陶独特个性的同时,增强了观赏性、收藏性和艺术性。

“我理解的创新不是简单加入更多修饰元素,而是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篆刻及现代装饰艺术与黑陶有机融合,为黑陶注入新的生命力。”毛军如是说。

毛军工作室内,《五虎上将》卷筒格外醒目。作品取材于《三国演义》中刘备麾下的五员猛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人物姿态、表情设计独具匠心,线条刚柔相济,笔势纵横流畅,形象惟妙惟肖。在2015年举行的首届中国黑陶艺术创新设计大赛上,作品一举拿下“工艺创新奖”金奖,是众多作品中毛军最为满意的一件。

回忆当时的创作历程,毛军坦言:“痛并快乐着!从构思到作品问世用了3年时间。我从《三国演义》里汲取精髓,并借鉴了诸多影视作品,形成人物草图160张。随后根据人物性格,运用白描手法将关羽的美髯丹凤眼、张飞的豹头环眼等显著特征进行细化,六易其稿,最终才确定了人物形象……”

毛军擅长微雕,书法与画面完美契合,每字仅0.3毫米,达到了盲刻境界。工作桌上,几把刻刀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圆刀用于刻画线条,粗细变化中营造行云流水的意境。棱刀用于篆刻文字,行书草书自如转换展示中国书法的魅力。雕刻没有三五年的磨砺与感悟做不到下笔即成,而实现盲刻更要付出百倍努力。

法古而不泥古
让黑陶为时代而歌

业内人士评价毛军的艺术创作,法古而不泥古。他的作品以人物为主,《孔子七十二贤人像》《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谱》《金陵十二钗》……这些人物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毛军的二次创作,每个人物都有了灵性。

“2003年加入梁子黑陶后,梁丽霞董事长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公司为我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让黑陶为时代而歌成为我保持创作热情的最大动力。”

2021年,梁子黑陶的10位黑陶工艺大师组成创作团队,采用硬刻、微雕等多种技艺,推出一组作品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毛军领衔创作的《盛世百骏图》,以数字100为设计元素,在幅度为100厘米的瓶面上,雕刻100匹战马,并融入100尊狮兽首及长城烽火台造型,再现了1921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不平凡历程。“这些战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振鬃长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腾飞。”毛军介绍说。

中国陶瓷技艺创新贡献奖、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中国陶艺展金奖……近年来,毛军创作的黑陶作品多次斩获业内大奖,他也收获了齐鲁首席技师、齐鲁文化之星、首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等荣誉。

“传承和发展好黑陶烧制技艺,不仅需要我们这代人的不懈努力,还要培养更多传承者。最近几年,我把更多精力放在带徒弟上,将经验和感悟倾囊传授。我期待更多艺术爱好者及年轻人加入德州黑陶事业,让世界感受德州黑陶的文化魅力。”临近采访结束时,毛军充满希冀地说。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晓颖 摄影|孙耕 杨戈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