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手造 | 陶瓷印章:含道映物方寸间

3月25日,伴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记者一行来到德州梁子黑陶文化园,在园区最南侧的一排平房里,见到了正在制坯的刘欣。经过摔打、擀平、切割、拼接等一系列操作,一根长30厘米、5厘米见方的印坯呈现在大家眼前。

这是他的新作品《鲁班锁·陶瓷印》中的构件。“鲁班锁和陶瓷印章都有两千多年历史渊源,两者有机融合,希望可以让传统文化迸发出新活力。”刘欣说。

几十年来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刘欣先后在刻瓷、陶瓷印章等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陶瓷印章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始终保持着旺盛创造力,“通过不断创新创作,打通文化、技术、载体的束缚,让更多文化、艺术元素融汇,让更多人领悟中华文化底蕴的深厚。”他说。

刀锋磨砺中成长

刘欣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黑白“山水画”,构图简约、深浅有致、疏密有序,剪影般的画面充满了立体感。这是2010年,刘欣在超薄纤维瓷板上采用釉上泼彩肌理手法,创作的《冰雪山水》系列作品。

当年这幅画入选了“全国陶瓷创新评比大展”,刘欣也被评为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也正是这一年,他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有了重新规划。

从1992年接触刻瓷结缘陶瓷,在2008年刘欣又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梓源为师,潜心研究,将陶瓷烧制和刻瓷各个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作品不断在全国及省陶瓷大赛中获奖。“如果把一项技术研究透彻、用到极致后,只有创新求变才能让艺术作品更有生命力。 ”刘欣说,“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的荣誉,让他深感技艺传承创新的责任,熟稔刻瓷工艺的他,开始专注于陶瓷印章的研究。

刘欣告诉记者,与传统石刻印章相比,陶瓷印章从造型设计、泥胎塑型,到入窑烧制、上釉篆刻,每道工序都有较大发挥空间,“质朴的陶泥,施以各式各样的彩釉,经过烧制而产生的诸多变化更是令人着迷。”

经过多年摸索,刘欣在瓷印系列的创作上有了重大突破,从印文到印纽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借鉴玉琮的样式,注重线条,边角的分割,将现代刻字艺术元素融入到陶瓷印章中,把汉字作为艺术符号进行设计,利用不同釉色的质感和肌理以及印章造型的多样性,通过线条对边角的切割,使整个印颇具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刘氏瓷印”,得到业界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方寸间承载多元文化

灵感出自《庄子》的“子非鱼”系列陶瓷印章作品、融合了岩画元素的“三羊开泰”陶瓷印章、陋室铭系列陶瓷印章……刘欣的作品总是能将各种文化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啧啧称赞。“青花瓷的纹路、青铜器的质感以及瓦当纹、飞天等典型文化元素,均能应用其中。”刘欣感叹到,陶瓷印章在方寸之间可以融汇太多内容。

巨擘评聊斋系列陶瓷印章

“这组陶瓷印章叫‘巨擘评聊斋’,共7方印,分别是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印顶设计了7方小印,取自毛主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句。表达了自己对《聊斋志异》的理解:聊斋在写鬼写妖的文字背后表现的是世态炎凉,人生的感悟,真善美的追求。”在位于董子文化街的陶石工坊工作室,刘欣为记者介绍着作品,每枚印章的印文也采用了7种不同形式,有满白、有铁线朱文、有封泥,有鸟虫篆等,力求丰富。

《满江红》系列陶瓷印章



《七十二候》系列陶瓷印章


一组呈现红黑色渐变的陶瓷印章引起了记者注意。该组印章外观凹凸不平,没有陶瓷的光滑亮泽,反而呈现出砖石的粗糙感。介绍说:“这是《满江红》系列陶瓷印章,在设计上取封泥的古意,线条、文字风格尽可能做得刚劲有力、古朴苍凉,贴近作品本身的艺术意境。”刘欣表示,在构思作品时,他会查阅大量资料,融入自己的认知和思考,“做艺术,拥有高超的技法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博采众长进无止境



与刘欣交谈时会发现,对所获荣誉、成就轻描淡写,但一提起作品,整个人都神采飞扬。他将更多时间、精力放在了研习传统与创新创作上。


他常常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活动和展会,接触别人新的材料、新的想法、新的技艺,经过“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2015年10月,刘欣在“瓷都”景德镇被一组茶杯的图案纹理所吸引,各种线条变化莫测,用心观察又有规律可循。“那只茶杯是陶艺与漆艺的结合,当时我一直思索是否完全通过陶瓷工艺来实现。”刘欣回到德州后,开始潜心研究。


“在我国传统漆工艺中,有种学名为犀皮的漆器,它表面非常光滑,纹理却显得层次杂叠、斑纹浮动,呈现出一种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美。”刘欣说,他从这种工艺中找到了灵感,把犀皮漆器的工艺嫁接到陶瓷装饰中,经过反复试验,改进配方,终于独创出斑斓彩工艺并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而他的系列作品经立线、髹涂、打磨等独具工艺美感,相继获得各类奖项30余个。

“陶瓷印章虽然很小,但是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也是一种载体,蕴含着中国文化。在艺术创作中要有国际视野和开阔的胸怀,最重要的是作品要有民族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刘欣告诉记者,未来,他将继续在斑斓彩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秀秀 郭庆萍 孙耕 通讯员|费志振
编辑|石秀秀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