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山东丨你永远猜不到一块面在山东人手里能有多少花样!

山东是美食大省,山东人也钟爱面食。要问山东人过年,饭桌上出镜率最高的美食是什么,“面食”绝对是贯穿整个“新年”的灵魂。大馒头、花饽饽、水饺……都是山东人的过年必备。今天咱们就来唠一唠,山东人过年都吃哪些“面食”。

花样饺子皮

好看又好吃

提到饺子,在山东,各种节日,都让饺子安排得明明白白,入伏、立冬、冬至、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大年初五.......别问,问就是吃饺子!

说到饺子馅,山东饺子绝对是“扛把子”!鲅鱼、黄花鱼、墨鱼、鲅鱼、皮皮虾、虾仁、海蛎子……各种水里游的都能变成饺子里包的,除此之外,还有猪肉白菜、猪肉茴香、猪肉豆角、牛肉大葱、羊肉胡萝卜、韭菜鸡蛋、西葫芦鸡蛋……

今年虎年,大家不仅仅在饺子馅下功夫,饺子皮都开始玩出新花样↓↓↓

黑黑的饺子皮是用墨鱼汁调色的黑色饺子皮儿,里面包裹着鲜嫩的墨鱼肉,一口咬下去鲜美直达味蕾。除了墨鱼饺子,还有蔬菜汁做的彩色饺子。

今年恰逢虎年,又出了饺子又出了“新皮肤”。

网友评价:“各式各样的饺子皮,加上美味的馅料,简直就是色香味俱全。”

胶东花饽饽

今年流行“吃”老虎

在春节前几天,胶东地区很多家庭都会准备花饽饽,花饽饽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至今仍然流行于山东烟台、威海等胶东地区。

花饽饽又称“花馍”“面塑”“民间面花”。在山东胶东地区,家庭里很多重要的时刻都离不开花饽饽,给老人祝寿送“寿桃”,订亲买上一对“鸳鸯”……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蒸大大的花饽饽,寓意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早在2009年,胶东花饽饽就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莱西花饽饽技艺作为胶东花饽饽的一个分支,经莱西市姜山镇姜山三村迟家人150多年5代人的传承和创新,技艺日臻完善,已成为胶东地区花饽饽的代表之一。

和面、醒面、揉面、造型,一只活灵活现的“金老虎”花饽饽就做好了。

花饽饽对于山东人,也是“年味儿”的象征。山东大馒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齐鲁地方风情,舌尖上的乡愁。传统的面塑,传统的技艺,传统的口味,在新媒体时代,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引起天南海北人们的共情。

在山东不仅仅过年要吃花饽饽,孩子满月、老人过生日都需要花饽饽。

除了胶东地区的花饽饽,鲁西一带居民有过年蒸花糕、做花馍的习俗,寓意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比较常见的为“枣花糕”。 称其为“枣花糕”是因为做出的形状像朵花,而且也是用家乡个大、肉多的大红枣做成的。

在山东过年,除了饺子、大馒头,还有炸面鱼、麻花、馓子、甜圈、面叶、麻团……蒸馒头与炸货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油炸馓子)

(炸面鱼)

(山东麻团)

网友:你永远猜不到一块面在山东人手里能有多少花样!

面食在山东人的心中可谓占了半边天,在春节这种全家团圆的时刻,一起包饺子、蒸馒头是一项宝贵又欢喜的民俗。

(大众网·海报新闻 编辑 赵曼 综合整理于海报新闻、大众日报客户端、好客山东之声)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