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促进数字时代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根据中央网信委《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聚焦整体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着力构建覆盖全民、城乡融合、公平一致、可持续、有韧性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不断拓展全民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四大场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人民高品质生活,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大数字动力支撑和坚实人力资源基础,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山东贡献。

到2025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建立多元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体系,初步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全体劳动者运用数字技能的能力显著增强,特殊群体的数字技能稳步提升,数字鸿沟加快弥合。数字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数字伦理道德水平持续提升,全民运用数字技能实现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数字生活。到2035年,数字人才强省基本建成,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达到更高水平,在全国形成引领示范。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数字资源供给

1. 完善数字资源供给基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双千兆”工程,推进5G网络在交通枢纽、商务楼宇等流量密集区域深度覆盖。提升“网络动脉”,促进数据中心提质增量,加快智能终端规模部署,统筹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2. 拓展数字教育内容渠道。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标准试题库,强化数字教学资源移动端适配能力,形成覆盖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生成性、高品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推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3. 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加强数据生产供给,拓展数据汇聚范围,强化数据整合利用,分级分类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创新应用。汇聚高校等各方力量,扩增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提升慕课服务品质,支持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个性化学习。

4. 促进数字服务普适普惠。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水平,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实施公民数字参与提升工程。升级“爱山东”移动政务服务平台。深化“居民码”集成应用,实现“一码亮多证”。提高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的公共支撑能力。

(二)提高数字生活水平

5. 打造智慧人居环境。支持我省基础较好的城市申报国家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推动“互联网+”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优化智慧社区规划布局,建立群众意见征求机制,运用数字技术完善社区服务。鼓励社区设立数字服务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用好数字产品和服务。

6. 丰富数字生活场景。完善“智行山东”出行服务小程序,打造智慧出行新模式。推进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推动重点城市引入社区团购、新零售等新型消费方式,打造数字化商圈。扩大移动支付应用范围,提高移动支付服务能力。

7. 开展助老助残行动。实施数字社会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提升工程,聚焦特殊群体需求,建设完善“爱山东”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老年人专区。优化电子健康码代办代查功能,方便老年人出行。利用数字手段实现2022年底前我省高龄津贴发放“静默认证”。鼓励各类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开展智能手机应用科普活动。减轻持证残疾人通信服务资费负担,建立听力言语残疾人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

(三)增强数字工作能力

8. 巩固产业工人数字技能。实施数字技能产教融合工程,建设一批数字化方向公共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职工数字技能。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实施“齐鲁工匠”建设工程。

9. 提高农民数字技能。加强农民手机应用培训,拓展农技推广人员信息化服务。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延伸。

10. 提升新兴职业群体数字技能。开发数字领域新职业标准,丰富数字技能培训形式和内容。优化个体经营服务,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创业就业。2025年前后培育上万名对接服务中小企业的数字专员,壮大新兴职业群体人才队伍。

11. 开展妇女数字技能培训。依托“齐鲁女性”新媒体平台,开设公开课程。面向“妇字号”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提升女带头人数字素养和能力。开展争做齐鲁巾帼好网民等主题活动,提高妇女通过网络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12. 提升公务人员数字治理能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素养提升工程。依托党校、高等院校、实训基地等开展全员培训。发挥山东干部网络学院平台作用,丰富线上培训资源,引导公务人员运用网络了解民意,提升学网、懂网、用网的能力。加强数字机关建设,建立完善“山东通”协同办公平台,提高公务人员网上办文、办会、办事能力。

(四)完善数字学习体系

13. 提升学校数字教育水平。建设“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新模式。开展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高等院校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打造“专递、名师、名校网络”三个课堂,实现在线同步课堂和同步教研,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14. 完善数字技能职业教育。提升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师生信息化水平,实施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专项培训计划,建设高水平数字技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加大数字技能职业培训力度,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技能职业院校和专业。

15. 提高退役军人学习能力。实施退役军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程,建立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综合信息数据库,推动退役军人档案数字化。引导学校、社会机构开发面向退役军人的学习资源。提供退役军人专项基金贷款线上服务。采取融媒体直播招聘、线上创业大赛等形式,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线上服务水平。

(五)激发数字创新活力

16. 打造企业数字化竞争力。开展重点平台招商对接会等活动,打造“网红”商品,提高我省企业产品网销竞争力。组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壮大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支持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强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能力。

17. 探索数据驱动科研新范式。加强大数据领域科技创新力度,探索数据驱动的科研创新模式,对收集、整理、存储等过程中的海量数据,通过分析建模等工具转换为知识和信息。加强数字人才引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举办“培育高端数字人才”主题的泰山科技论坛。

(六)注重数字安全保护

18.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山东省活动,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青少年日”等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升群众防范意识。举办网络安全大赛和专题讲座,增强全民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等不法行为的辨别能力和防护技能。

19. 强化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加大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健全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监管机制,整治超范围采集、销售公民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加大对侵犯个人信息和隐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七)强化数字道德法治

20. 倡导规范上网用网。加强网络空间生态治理,规范网络传播秩序。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网络普法,增强网民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加强网民自律,引导广大网民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21. 提高网络文明素养。深化网络文明建设,发布《山东网络文明倡议》,促进网络文明“进章入约”,提升青少年网民网络素养。健全分众化好网民培育机制,打造“好网民·在山东”品牌。强化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引导公众文明守法、理性表达,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秩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全省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统筹协调,凝聚数字共识,强化工作协同,形成推进合力。各市、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依据本实施方案,制定相应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二)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和资金保障力度,建立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打造一批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的实践场所和培训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

(三)开展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试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机制模式,探索有益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带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整体提升。

(四)强化考核评估。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理论研究。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监测调查和评估评价,编制发布山东省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水平报告,指导各地区各行业开展相关工作。

(五)加强宣传推广。借助全省网络正能量传播体系,积极挖掘宣传网络素养类“新时代齐鲁最美青年”等先进事迹及典型案例,促进各地区各部门经验总结和交流推广。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主题活动,举办数字职业技能竞赛和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的浓厚氛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