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试行社会大救助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地有效衔接

9月18日,保洁员柳西花正在德城区天衢街道园林路清扫路面卫生,德城区慈善总会办公室主任王晶将一个保温杯送到她的手里。“您孩子的‘微心愿’是想买一个保温杯,希望您能在天冷的时候喝上一口热水。”王晶说。

柳西花是天衢街道果园社区聘请的保洁员,今年8月,放暑假的女儿来社区帮她领毒饵站标识,看到墙上有一张张的“微心愿”卡。她想到妈妈常年用一个塑料杯子喝水,既不保温也磨损得非常厉害了,便许下了“给妈妈买一个保温杯,让她时刻都能喝到热水”的心愿。王晶看到后非常感动,以个人名义认领下来,赶在中秋节前将保温杯送给了柳西花。

为实现社会大救助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地的有效衔接,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和社会公众享受政策红利,今年以来,德城区创新实践,将基础条件较好的果园社区列为试点,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发力,以“微心愿”作为“小切口”,将救助资源、慈善资源有效联结,引导服务对象、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社会大救助系统中,构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体系。

“我们社区‘微心愿’征集,主要面向社区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人群以及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和对国家做出贡献的退役军人及家属等,对征集到的心愿,社区根据轻重缓急排序,定期推送到帮扶单位及辖区爱心企业、商户等共驻共建单位,由他们认领。自社会大救助体系运行以来,已有100余人填写心愿卡,其中60余人已经实现了心愿。”果园社区民政协理员刘娟介绍,目前,区政府办公室、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人社局、区慈善总会、区特教中心、德州农商银行、中储粮等10余家单位已与该社区结对,长期参与精准圆梦计划。同时,果园社区还建起爱心集市商户公益群,即时发布“微心愿”信息,找寻可用资源并进行适配。现阶段,“微心愿”征集范围仅限于实物救助和家政领域常规服务,市场价格控制在5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00元。后期将逐步纳入社会工作服务类的“微心愿”。

“我们计划在全区推广果园社区经验,并且排定了时间表。今年10月底前指导区、镇(街)社会大救助工作站全部设置‘微心愿’功能;12月底前,力争在全部社区社会大救助服务站实现‘微心愿’功能全覆盖,并积极推动数据的全区交换和资源的统一调配。”德城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任淳月新介绍。

区民政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魏向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试点社区半年多时间运行,“微心愿”绑定社会大救助的创新做法切实可行,通过整合资源对接供需,既圆了受助者心愿,又彰显了助人者情怀,还促进了全社会和谐。“区民政局将进一步拓展人群范围,整合可用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大救助的良好氛围。”她说。

□本报记者石秀秀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