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主引擎 驰骋新赛道——四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把“十四五”规划由蓝图变成现实,离不开强有力的创新引擎。唯有做强科技创新这个主引擎,才能激活创新创造“一池春水”,夯实产业基石,抢占产业高地,真正把制约发展的创新“短板”锻造成赶超跨越的最强“跳板”。

顺应发展大势,保持创新定力。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的春天”,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创新号角,指引着我们不断攀登科技创新高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不仅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也是在区域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去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德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了三年内晋升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的目标。可以说,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磨炼科学技术这一“利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全市上下唯有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保持坚韧不拔的定力,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应势而上、顺势而为,才能肩负起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任,抢占发展先机。

推进资源融合,打造创新优势。“科技创新”要真“新”,使创新成果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必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形成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发明专利重点在企业的格局。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市的职教资源优势,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瞄准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平台赋能、科技金融几个重点,开展靶向创新,拿出抓传统基建的劲头抓好新基建,聚力推动环保制造业、服务业高增长,围绕产业建平台聚资源,畅通金融血脉,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优先抢占“四个新赛道”。

坚持人才驱动,激活创新动力。创新驱动根本在人才。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离不开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而我市目前科技人才队伍尚不强大,尤其缺乏尖端行业的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构建适应创新发展的多层次人才结构,培养勇创新、善创新的人才队伍,既要培育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又要像重视招项目一样重视人才引进,把更多高精尖的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升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生态。参天大树离不开肥沃的水土,创新力量根植于优良的环境。面对科技创新中存在的体制机制制约,今年我市成立了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实施了科技创新生态突破提升行动,为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各级各部门要立足职能,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让机构、人才、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创新、创新、再创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唯有瞄准科技前沿、锚定产业方向,朝着问题走,迎着困难上,才能让科技创新引擎全速发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本报评论员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