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东同志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一  “十三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五年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39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3%、5.6%。荣获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全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县、中国社会保障百佳县、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  “十三五”时期,是持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动能加快转换的五年

工业经济质效并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三年行动全面启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

项目建设多点突破。26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0亿元,402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近百个项目竣工投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5.08%,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1.8和18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势强劲。济铁(平原)物流园入选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东海温泉康养小镇、盛堡啤酒小镇获批山东省服务业特色小镇。

三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显著提升的五年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新改建市政道路21条15.7公里,建成5处生态公园,完成23个片区棚改搬迁任务,桃园示范区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增高标准农田64万亩,粮食年均产量101.2万吨,较“十二五”末增长15.6%;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68家、流转土地21.6万亩。

基础设施支撑有力。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11.8公里,实施马颊河综合治理开发等重点水利工程38项。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旱厕改造3.5万户、清洁取暖改造4.5万户;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134个、美丽庭院示范户1.1万户;累计造林6.8万亩、植树600余万株。

农村改革成效明显。完成多项改革试点任务,“一星四化”乡村治理、“四聚合”农村社区治理等经验做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

四  “十三五”时期,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的五年

改革攻坚扎实有力。40多项改革创新成果被国家和省市推广表彰,注册全市首家政务服务商标“原满办”;建设了省级化工园区、京德智造产业园等专业园区。

“双招双引”卓有成效。累计引进知名企业项目108个,总投资490.7亿元;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80余人、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2个。

外资外贸逆势上扬。2020年实现进出口12.7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7%。

五  “十三五”时期,是全力补短板固底板,三大攻坚战成果丰硕的五年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1742户、363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4个省定扶贫重点村全部摘帽;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7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146个。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535家,建成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和15处乡镇污水处理站。重大风险防控有力。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降至1.88%;216件五年以上信访积案在全市率先全部“清零”。

六  “十三五”时期,是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五年

五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0%。居民就业更加充分。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45万人,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累计投入10亿元,新建改造校舍98所34.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4万个,连续六年有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

卫生事业全面提升。新增各类卫生机构136家,总床位达到2178张,比“十二五”末增长45.2%。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启动印迹乡村平原文化工程,新建农家书屋210处、文体小广场860处,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4万余场。

住房保障更加有力。实施棚改安置项目22个1.2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65户,建成农村社区13处。

社会保障全面增强。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金稳步增长,探索建立大救助体系。

社会治理持续提升。打掉涉黑恶团伙18个,刑事案件发案数较“十二五”期间下降18.4%,“七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

七  “十三五”时期,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的五年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535件;强化审计监督,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2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平原县坚持人民至上,累计投入防控资金3600余万元,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6家。

坚持大局为重,选派2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济南、德州、青岛;帮助盛原公司克服困难、紧急转产, 30天圆满完成40万件医用防护服国家调拨任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保障组发来感谢信。

坚持发展为要,抓“六稳”促“六保”,规上工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复工复产,全市8次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2次在平原县举办,全年新签约过亿元项目29个、过10亿元项目8个。

“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平原实现加速赶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县发展基础,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2025年,初步建成新时代现代化新平原。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 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2021年工作安排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以上,力争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8%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6亿斤以上。

一  聚力攻坚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

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上求突破

聚焦“331”产业体系,做强医养健康、绿色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做优高端装备、新材料、特色轻工三大优势产业;

谋划实施上药信谊医药产业园、阳煤平原化工搬迁改造等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引导产业链企业主动加强与上下游、产供销企业的配套合作、协同创新。

在培育领航企业上求突破

对接全市“双50强企业培植”行动;

实施好泰鼎新材料年产30万吨白卡纸、联化科技精细化工等“百项技改”项目;

积极推进优质企业上市培育;

表彰优秀企业家。

在提升创新能力上求突破

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

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合作;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品牌兴县战略。

二 聚力攻坚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注重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注重农业标准化生产;

注重农业品牌化提质;

注重农业基础性保障。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支持乡镇增强功能,打造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中心镇和特色小镇;

高标准推进桃园示范区、张官店水上古村落、盛堡啤酒小镇等项目,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程;

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

集中力量把张华镇打造成省市县美丽乡村三级联创乡镇;

加快桃园印迹乡村展馆、马颊河水文化记忆馆等乡村记忆馆建设。

打造“三农”改革样板区

完善提升党建引领“一星四化”乡村治理平原模式;

抓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提高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精简创新农村财务管理办法;

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计划;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  聚力攻坚改革开放,打造融入新发展格局新引擎

扩大更高水平双向开放

深度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

务实精准开展“双招双引”;

深入实施“人才兴平”行动;

拓展对外经贸合作领域。

充分激发需求拉动力

深挖消费需求潜力;

强化精准有效投资;

抓实项目谋划争取。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政务环境高效化;

推动市场环境公平化;

推动法治环境规范化。

夯实发展平台和要素保障

抓好开发区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服务;

抓好化工园区、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

强化政银企对接;

坚持府院联动。

四  聚力攻坚城市建设,增添宜居宜业平原新魅力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

强化规划引领;

拓展城市道路承载;

改善提升居住环境;

加强鬲津河、城南水系等城区流域水环境治理,实施富民大街、兴原大街等道路雨污分流工程。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

健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体系;

强化市容秩序巡查整治;

优化交通标识设置;

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推动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打好蓝天保卫战;

打好碧水保卫战;

打好净土保卫战;

扎实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提质行动。

五 聚力攻坚民生事业,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抓好社会大救助体系规范运行;

严抓医保基金安全。

全方位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

实施“健康平原”行动计划;

深入开展医药卫生改革;

实施文体惠民工程;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高水平推进社会治理

认真做好第七次人口普查后续工作;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全面提高依法治县水平。

精准化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决守牢疫情不反弹底线;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坚决守牢经济安全运行底线;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妥善化解政府存量债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