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镇北白村党支部——强产业 富村民 美环境

2月23日,春节刚过,平原县张华镇北白村金银花种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20多名村民忙着给金银花剪枝。“从正月初八,大家伙儿就忙活起来了,都盼着今年有个好收成。”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国说。

“选对了产业,土地成了聚宝盆!”刘玉国感慨,村里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起金银花、北京菊、秋霜梨等特色种植产业,既让村集体有了收入,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

现在,北白村为增加金银花附加值,村里又投资70万元,新建了茶叶加工车间。刘玉国介绍:“再有十多天,加工车间就能建好了,力争4月底完成设备安装,5月初投产。到时候,可实现金银花的二次加工,经过揉茶、去湿、烘干、发酵,炒制成茶再进行销售,预计效益翻一番。”

选择特色种植强村富民,当初北白村没少花费心思。2017年北白村“两委”换届,新班子面临集体经济底子“薄”、群众致富“难”的困境。全村人口766人,耕地面积1437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投入大、效益低。

破题突围,北白村党支部做出“三年变个样”的承诺,为此,该村走上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2018年北白村成立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全村土地实现整建制流转。同时,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党员干部自筹资金40余万元,购进种苗、建立烘干房,种植金银花70亩、芍药53亩,迈出特色产业发展第一步。

通过精心管理、共同努力,2019年北白村集体收入达到6万元。接着该村借助上级扶持资金,又种植了秋霜梨116亩,套种北京菊和杭白菊240万株。2020年,通过各类产业项目,该村集体收入超过了70万元,解决就业200余人。

“随着村里发展特色种植,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村民李学孔说。农忙时,他在种植基地打零工挣的钱,加上流转土地的分红,收入比原来多1倍。

村子要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美环境。北白村自2019年以来,先后拆除危房21座,填埋废弃坑塘7个、整治闲散宅基地36处,共整理出闲散地60余亩。同时,该村采取“三位一体”种植模式,栽种海棠800余株、国槐200余株,种植甜叶菊、牡丹、芍药等药用花卉1万余株,真正让村里的街道靓起来。

现在的北白村,正逐渐将3年前的规划变为现实,产业强了起来、村庄美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该村集体经济由“土地当家”向“产业腾飞”转变,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小康村”。今年1月,平原县张华镇北白村党支部获评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

对于未来,刘玉国说:“我们将在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带动周边发展上下功夫,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集体收入100万元。”

□本报记者王德鹏本报通讯员嵇磊翟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