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份好人之星 王远华,山东光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









一个草根创业者的情怀

王远华,1973年出生于临盘街道李王村。1989年初中刚毕业的他,便到城市打工。通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从一个草根变身为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员工60余人、季节性员工120人的公司经理,成为全县水电暖、太阳能安装维修及下水道疏通、市政建设维护行业的佼佼者,也是在“大众创业”热潮中悄然升起的一颗新星。

一、出身寒门

王远华3岁那年,爷爷因病撇下父亲及两个与王远华年龄相仿的叔叔去世,年仅25岁的父亲成了九口之家的顶梁柱,使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王远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目睹了父亲持家不易,由此萌生了长大后要改变家庭命运的信念。16岁那年,怀揣30元钱,不顾家人反对到东营打工。其实,王远华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班里是班长,也是个“学霸”。凡教过他的老师及同窗都为之惋惜。

打工族在1989年前统称“盲流”,从这个不雅称呼中窥见其社会地位。那时打工者条件异常艰苦,居无定所,四处漂泊。高强度的劳动成人都难以忍受,王远华硬是干成年人的活,推平板车、搬运货物等,样样不甘落后。不仅如此,在一起打工的年长者有个头痛脑热等,王远华还要为他们拿药、打饭等。

打工的艰辛,也曾让王远华萌生回校读书的想法,但每每想到家中困难,两个妹妹还在读书,便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只能不改初心,铆足了劲学习各种技能,将来在老家开个店,既照顾家庭,又要赚钱改变家庭贫困。抱着这种想法,短短几年,王远华就掌握了管道铺设、下水道疏通等技术。在那些日子里,个头1米85的王远华,一度瘦到只有106斤。

二、躬耕油田

临盘街道是临盘采油厂驻地。无论是在东营打工,还是在临盘期间,王远华所从事的职业都是围绕油田服务油区,也得益于油田。

九十年代,在油田职工中兴起了太阳能“热”,家家户户装有太阳能,从而使擅长这项技术的王远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春天”。1996年,王远华用打工积蓄及东拼西凑的30万元,在临盘租赁了50平米的门头房,成立了太阳能安装门市部。从此,结束了7年的打工生涯,当起了老板。历经贫穷,容易满足。王远华十分珍惜这个平台,对客户要求,他都是全力满足。职工遇到管道堵塞、破裂等,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也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迅速组织人员抢修,确保职工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王远华雷厉风行的周到服务,很快就赢得了客户信赖,得到社会赞誉。

2015年,油田一输油管线在施工中不慎破裂,原油外溢,采油厂领导急得团团转。精通管道维护的王远华得知后,主动请战,并提出用自己新买的吸储污水车抢收原油,得到领导批准后,王远华亲自上阵,和油田职工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很快使事故得以控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王远华奋不顾身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采油厂领导。自此,采油厂与光恒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王远华由“短工”变成“长工”。油田职工达8800余户、近4万人,水电、市政维护任务相当繁重,这也为王远华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也迎来了他事业的第二个“春天”。

2017年,是王远华事业的分水岭。当时县委、县政府及街道办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王远华积极响应,迎来了他的第三个“春天”。注册了山东光恒建筑有限公司,招聘了3名专业技术员,员工由原来的10多人猛增到60余人,固定资产由原来的350万元扩张到800万元。业务范围从修理水管、疏通下水道到门窗、太阳能安装,再到承揽重大市政建筑工程及专业制作生化池等。在街道办的鼓励引导下,投资50余万元购置了全县首个管道疏通车。现代化的设施,极大地提升了公司承揽各类工程的信心和底气,业务拓展到东营、德州、济南等地。

三、回馈地方

王远华凭借着良好的创业环境,及吃苦耐劳和精湛技术,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成功后的他,致富不忘家乡,用行动回报社会。

热心公益事业,参与乡村振兴。王远华所在村是个传统农业村,500多口人,不靠镇不靠城,周边也没有工业园区。早些年,很多青年都外出打工,有些打工者把家搬到了务工城市,和现在多数村一样,“空心”现象严重。王远华知道,要想让群众安居乐业,改变“空心村”、留守老人等现象,就得让乡村产业活起来。2012年,当时并不富裕的王远华,拿出15万元帮助村里硬化道路。路建好了,客商能够把车开到田间地头。在街道、村干部及王远华的支持帮助下,村民们开始建大棚、跑运输。乡亲们无论遇到资金还是销路困难,找到王远华他都会予以帮助。几年时间,李王村建起100多个蔬菜大棚、发展起10余家运输队。很多在外打工者纷纷回家当起了“小老板”,结束了“农民工”身份。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八年前的不足8000元提高到1.63万元,家庭轿车由原来的几乎空白发展到100多辆。王远华还热衷文艺活动,每逢春节元宵,他都要资助村里闹秧歌。十几年来,王远华仅在这方面的捐助达10余万元。

扶持弱势群体,助力脱贫攻坚。早在2000年前后,那时王远华的公司规模还很小,但小富之后的他,即怀有感恩之心,父老乡亲谁有困难,他都是第一个伸出援手。自1998年至今,资助过的贫困生50多人。王远华常说:我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要孩子读好书,这个家庭就有希望。2016年,临盘街道发出“我为脱贫攻坚做贡献”倡议,王远华积极响应,拿出50余万元资助贫困户上项目。对一些不适宜搞项目的困难户,他也是千方百计予以帮助。当他听说前杨村杨萌萌家庭困难,便主动上门聘请来公司打工,短短几年实现脱贫。近年来,王远华在省定贫困村招收员工10多名,全部实现脱贫。

培养维修工匠,服务地方百姓。王远华还把自己学到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让“先富带后富”的理念发扬光大。1998年,他作为德州皇明太阳能临邑总代理,通过轮训、跟班实习等措施,为乡村培养了大批太阳能安装维修人才。目前,全县二百多名太阳能安装维修人员中,来自王远华手下的占到半壁江山。临南镇赵庆伟,原是王远华公司的员工,小伙子技术好、人勤快,是公司里独当一面的骨干。一次,赵庆伟跟王远华聊天,想辞职回家自主创业,请王远华帮扶点启动资金。对优秀员工,很多“老板”都是舍不得放,而王远华却爽快答应了,并拿出30万元资助赵庆伟办公司。自2010年以来,围绕水电暖、太阳能安装等农村服务市场需求,共帮助50多名技术人才成功创业,垫付资金300余万元;培养出150余名各类专业工匠,常年活跃在临邑城乡为百姓服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