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以为达到脱贫标准了,政府就不帮了,没想到帮扶干部朱家栋每月来看俺,还给联系了插花的手工活,一个月能挣600多元。”日前,临邑县翟家镇董寨村困难群众吴玉芬高兴地说。
去年初,翟家镇228户46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群众脱贫后,我们扶上马再送一程,绝不能再返贫。”镇党委书记张万里说,翟家镇围绕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构建起社会救助体系,在医疗保障、就业扶持、教育帮扶等方面筑起了保障民生和化解风险防线。
差异化分红就医看病无忧
刘玉金是小刘家村困难群众,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常年卧床,没有劳动能力,2019年底,政府帮扶后,达到脱贫标准。今年1月初,刘玉金突发心脏病住院,经农村合作医疗和特惠保险报销后,仍有1800余元需自己支付,这笔钱让他犯了难。
“刘玉金三天两头住院,不能让他因病返贫,得想办法帮帮他。”镇帮扶干部齐明说,根据该镇“可根据贫困程度,将扶贫产业项目收入进行差异化分红”的相关政策,齐明通过向镇扶贫办申请、小刘家村村民代表大会核验,为他申请到2021年扶贫产业项目差异分红,用于承担医疗费。
此外,翟家镇还通过申请临时救助和统筹养老院运营结余资金灵活救助等方式,对医疗费用进行“二次报销”,让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无忧。
政府帮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孙家村困难群众孙景玉因肢体残疾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去年10月,翟家镇政府通过对接镇内企业,为孙景玉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工作,月收入达到1600元。“我现在吃住在公司,收入稳定,日子有了盼头。”孙景玉高兴地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困难群众有了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返贫风险。”张万里说。翟家镇主动对接镇内企业,统筹把握全镇用工需求,按照“岗人适配”的原则,将岗位指标优先向困难群众提供。
去年,镇政府统筹申州毛纺、港洋实业等规模以上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
协调企业帮扶困难学子
王营村困难学子赵宾在读高一,在镇党委政府和市派乡村振兴服务二队协调下,德州塔尔牧业公司每年资助3000元,直至他完成学业。
去年9月,镇政府主动联系德平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瑞杰经贸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建立了“教育扶持基金”,企业按照每年10万元的标准对全镇困难学子进行帮扶。
翟家镇建立“捐资助学”“生活保障”长效助学机制,减轻困难学子求学压力,“下一步,我们将扩大捐资助学‘朋友圈’,让更多爱心企业参与进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默然说。
□本报记者袁芳本报通讯员刘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