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唤醒“沉睡”的大运河


运河老码头



运河老船闸


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期间,有关“重振大运河文化”的话题获得了市政协委员们的广泛关注。1月22日,22名分别来自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社会科学界的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关于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共同呼吁擦亮大运河文化带的“德州名片”,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给出诸多宝贵建议。

政协委员联名提案重振运河辉煌

近年来,大运河德州段的保护与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德州市政协的关注,尤其自2017年开始,更是将大运河德州段的规划、保护、利用等工作作为重要提案推进。

2020年6月初至8月上旬,市政协开展了“抢救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加大保护传承力度”专题协商活动,在经过对全市范围内的运河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摸底,召集专家学者、部分委员、沿河区县相关同志座谈交流后发现,在国家开发大运河文化带的背景之下,德州在大运河沿线的8省35市当中,还处在“前有标兵,后无追兵”的尴尬局面。

“让大运河德州段‘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富起来’,凝塑文脉,进一步提炼德州历史文化符号非常重要。”德州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王德胜介绍,经过半年时间的调研,德州市政协委员们走遍了沧州、衡水、聊城等与德州相邻省市运河沿岸,访先进,学经验,找不足,初步形成了有关擦亮大运河文化带“德州名片”的调研报告,并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大运河德州段保护开发利用的建议》的提案。

此次联名提案的22名委员,不仅有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还有关心运河文化发展的企业家、有运河情怀的专家学者。提案集众委员之力,在以往相关提案的基础上,对推进机制的完善、文献档案挖掘以及如何实现引水通航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

1月24日下午,在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中,王德胜代表提案组就大运河德州段保护问题进行了相关发言,希望进一步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希望通过提案唤醒所有人对大运河的关注,争取在提案的推动作用下让大运河早日焕发曾经的辉煌。”王德胜说。

水源匮乏是运河发展主要矛盾

作为22位联名提案人之一,市政协委员、德州二中教师张明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逢周末到运河两岸走一走,这一习惯一坚持便是十年。

“我小时候还曾乘坐过运河上的渡船,也常与小伙伴们跑到运河边玩耍,下河洗澡、捞鱼摸虾。”对张明国来说,运河是童年美好的回忆。直至沿河工农业用水迅速增长,上世纪70年代末因河道常年干涸而停航。

“德州因运河而兴,大运河对德州的发展历史影响深远。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张明国说,“大运河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匮乏是主要矛盾。目前,漳卫南局管理的800多公里平原河道已全部成为季节性河流。”

据其介绍,在前往衡水、沧州、聊城等地调研时了解到,这些城市的大运河保护开发并没有因水的问题而停滞。特别是沧州,为了促进大运河文化建设,成立了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沧州大运河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好地还运河于人民。

“三步走”方案或可解引水难题

体制机制不健全,规划缺乏顶层设计,项目零散、层次低;专项经费投入不足,遗产保护系统性差,德州运河文化体系表述不清,是目前大运河德州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此,提案建议,加快“组办企院”链式保障推进体系建设,形成小组管统筹、部门抓管理、企业搞建设、社会做研究的高效组织体系。结合德州实际,把卫运河、南运河、漳卫新河(含岔河、减河)所覆盖的全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一规划。

资金方面,要抓住国家扩大发行政府债券的有利时机,积极申请政府债券和专项资金;设立德州市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带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共建机制。

文化方面,尽快开展大运河文献档案资料普查、登录工作,进一步摸清文化遗迹、遗物底数,保护遗产本体及其环境。重点抢救挖掘104个沿运河村落的文化资源,集中力量编辑、出版《德州运河文化》系列丛书,立足大格局挖掘大运河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构建大运河叙事的德州表达。

对于水从何来的问题,提案中也给出了“三步走”的思路。

德州段卫运河和南运河均属于省际边界河道,目前上游的聊城、下游的沧州均做到了旅游通航。从实际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11月份,河北岳城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两米有余,运河通航,引入客水成为必然选择。

提案建议分三步解决通航水源问题。近期目标,紧盯南水北调东线二期规划,推荐过运河的路线方案。中期目标,利用位山渠线、潘庄渠线引黄为主,利用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大屯水库引江为辅,实现旅游通航。远景目标,在做好漳卫河系生态补水保障的前提下,协调包括岳城水库在内的河系水量,满足通航要求,让古老运河重现辉煌。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汤锦瑶 摄影 崔忠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