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迈步现代农业新征程

位于陵城区的德州财金智慧农业大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8元,增速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2015年至2019年年均增长9.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1.87:1缩小到2019年的1.78:1。“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此,市农业农村局副处级干部韩立军表示:现代农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为鼓起农民‘钱袋子’提供了坚实保障。”

粮食生产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粮食生产是我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十三五”“ 期间,我市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万吨以上,连年丰产稳产得益于发端自德州、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粮食高产创建生产模式。通过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把良田与良种、良法实打实结合在一起,德州粮食生产取得显著成就,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市全年粮食生产预计756.65万吨,同比增长0.8%;夏粮总产375.05万吨,同比增长0.7%。我市用占全国0.9%、全省12.9%的种植面积,生产出全国1.1%、全省14%的粮食。

粮食连年丰产稳产后,为挖掘粮食生产能力新潜力、培育粮食生产新增长点,我市着力在粮食标准化生产、绿色增产技术集成、创新生产服务模式和推广农业技术方面下功夫,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粮食绿色发展之路。

齐河县是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的典型代表。2016年,该县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获农业部授牌。5年来,各粮食高产创建县把绿色理念贯穿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的全过程,推广高产、高效、多抗的新品种以及控肥、控药、控水等节本增效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努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同时,建立辐射带动区,逐步引导农民减少农药、化肥、种子、水资源的使用,提高水、肥、药利用效率,提高种植效益,绿色种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生产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可以说,粮食生产步入了新时代。2018年9月,我市成立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持续打造高产创建“升级版”,粮食生产稳步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新六产”领跑动能转换

12月15日,室外寒风扑面,但临邑县凯盛浩丰智慧农业大棚内却暖意融融,一株株西红柿长势喜人。2017年大棚正式投用,采用世界最顶级的绿色温室技术、智能化操作、施有机肥、生物治虫,并种植从荷兰和以色列引入的西红柿新品种。西红柿成熟后主要销往京津冀鲁等地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

我市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在现代农业引领下,以智慧农业为抓手,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提出了粮棉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农产品加工研发及产业化示范总部基地等现代农业10大工程62类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5年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综观全市,智慧农业正呈现“多点开花”之势,如陵城区智慧农业大棚、庆云县智慧农业大棚等。相对我市965万亩的耕地来说,智慧农业面积有限,但其发展势头强劲,其“龙头带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打通了技术、建设、管理、运营、市场各方面的瓶颈,串联起各种生产要素,捏合起了“新六产”。

智慧温室产业集群初现雏形的同时,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2月19日,在全国特色小镇——庆云县尚堂镇,沃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华介绍:公司不仅“种植了石斛、杭白菊等中草药,而且还销售石斛西洋参颗粒、中药饮片等保健品,提供观光、体验式展销、康养等服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经济效益。目前,企业年产值已达1.2亿元。”“草”一 多业态已成我市全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的缩影。

山东水发现代农业、齐河雅培·恒天然醇源牧场、禹城东君乳业……5年来,通过招大引强,产业资本快速投向农业,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大型项目激活了农业发展全产业链, “新农业六产”大大提升了产业综合竞争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有生力量。在壮大提升龙头企业的同时,我市还大力培育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其在农业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共发展家庭农场4700多家、登记注册合作社1.7万余家。

持续发力品牌建设

打造农产品品牌始终是我市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今年4月,德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启动仪式暨培训会举行,确立2020年为“品牌创建年”。

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定位给德州农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农业大市,德州如何向京津冀输入量质并存的农产品?十三五”“ 期间,我市以“放心农场”为抓手,强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战略,农产品品牌覆盖率不断提高。

2016年,《关于加快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的意见》《德州市“放心农场”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先后推出。去年底,市政府印发《德州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为基础,以“生态德州放心农场”为主题,构建市域整体农产品品牌、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全市一盘棋,“放心农场”建设的大格局逐渐形成。

夏津乐农蔬菜专业合作社是我市“放心农场”之一,合作社负责人赵连香介绍:“土壤、治虫、施肥等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严苛的标准。我们入选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像夏津乐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一样,我市要求所有“放心农场”必须统一供应种苗、肥料、饲料、农药、兽药等生产资料,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统一实施产品检验检测,严格执行禁限用农药、兽药使用规定,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定期检查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放心农场”提供农产品的加工、市场流通、运输、储存等环节监督,并实行动态管理。

各县市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当地产业特色,结合“放心农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以“德州农产品整体品牌”为引领,各县市区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品牌布局。“夏津椹果”“武城辣椒”“乐陵金丝小枣”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5家企业的产品品牌获评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夏津椹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乐陵金丝小枣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称号。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4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本报记者 邓静本报通讯员 张文艳邓美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