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加强环委会建设环保:重任大家挑 人人肩上有指标

11月12日,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1至10月,我市优良天数比例64.3%,同比增加14.3个百分点。今年境内南运河已达到Ⅲ类水体标准。“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全市上下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探索生态环保机制建设,下大气力抓好污染治理,是密不可分的。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赵华表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9年6月以来,我市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建设为着力点,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全面夯实“统一领导、分线作战”“谁分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大生态、大环保格局,坚决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 11月4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简报第3期刊发了题为《德州市县两级环委会实体化运行效果明显》的文章,对我市经验做法进行了介绍。

  坚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市县两级环委会办公室全部实体化运行。 2019年6月,我市调整加强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环委会办公室实行“专职综合协调+兼职谋划指导”的双主任模式,由市政府办公室1名副处级干部和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共同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委组织部从全市选调18名同志到办公室工作,实行办公独立、管理独立、经费独立。 13个县市区对照市级架构模式同步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市县两级环委会办公室139名干部集中办公,全市自上而下形成了统筹协调、牵头推进、督办落实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市环委会办公室统筹执法力量,坚持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分线作战,集中开展了工业污染防治、压煤减煤、成品油市场整治提升等10余次专项行动,对环保违法行为保持持续高压态势。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兼顾,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工作责任。我市设立12个业务专业委员会和2个保障专业委员会,解决了职责边界不清、攻坚合力不强的问题,增强了纵向执行力和横向协同力。具体推进中,坚持攻坚责任清单化、清单任务节点化,全面落实一项攻坚任务、一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张任务清单“四个一”工作机制,真正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变为“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实现“环保重任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扬尘治理专业委员会随机抽查了13个县市区252处点位的扬尘治理情况,并逐一进行了量化评分,反馈整改问题点位208处。宣传教育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宣教活动,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考核监督专业委员会制定《德州市降尘量考核补偿奖惩办法》,通过奖优罚劣,树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坚持科技支撑、创新引领,实现环境治理智能共享。依托国家“一市一策”、科研机构的科技攻关能力和信息化手段,推动环境治理精细化、科学化。市环委会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设市级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全域收集关联生态环境的基础信息,向上联通共享国家、省平台数据,向下覆盖县市区,创新运用“数据分析、研判预警、辅助决策、措施推送、执行落实”一体化的应用系统,提高生态环保智能化管理水平。县级环保督导系统开动脑筋、创新做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软件、小程序等手段,畅通举报监督、交办受理、审核问责等环节,提升了工作效率。

  “从过去‘一委一办’到今天‘一委一办+14专业委员会+13县市区生态委’的工作架构,是德州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效探索实践。一年多来,全市‘四减四增’加速落地,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赵华总结说。

□本报记者杨德林郑东岩本报通讯员赵晶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